,是苦愚不得志,還是大智若愚?”說著目光朝山峰看去,在半山腰上確實有個粗豪的劍刻體“愚”字。
“應該是…是大智若愚吧!”
孫經綸以前一直堅持認為這就是大智若愚的愚,但大宗師可不會無的放矢的隨口亂問,所以他回答的很謹慎。
顧元嘆轉頭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沒說話。
他這一看、一笑不要緊,可把孫經綸給看壞笑傻了。
“顧前輩,您…您認為呢?”
顧元嘆抬頭示意了一下道:“先上去再說吧。”
顧元嘆在前面悠閒的走著,而後面兩個老頭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都在考慮這個“愚”字到底什麼意思?
然而一直走到“悟道地”他們都沒想出來。
此時在幾人面前的是一個高不過一丈,寬在五十公分左右的山洞,洞口向內延伸至一米,地上還擺了個蒲團,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這就是北宮老家主悟道的地方?”
“嗯。”
回過神的孫經綸上前解釋道:“當年北宮老家主在這裡住了大概兩月有餘,三日一餐,以素食為主。”
顧元嘆走過去俯身摸了摸洞壁,堅硬、冰冷、菱角分明。
腦海裡想象著那個老人在這裡餐風飲露、於電閃雷鳴之時上擊九天的場景,顧元嘆心裡升起了一絲敬佩之心。
他雖與北宮家的老家主互不相識,但每個一心向道、並且為之做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轉身朝愚峰前方的湖光山色看去,只見山水一色,東邊秋陽高照,一輪輪光芒給這百花凋零的深秋帶來了無限生機,好像下一刻萬物便會破土再生。
此情此景讓顧元嘆一瞬間明白,為什麼北宮老家主會選擇這裡作為悟道之所了。
“天茫茫,地茫茫,脫胎換骨之日見真章。”
顧元嘆一句話讓孫經綸心有慼慼焉。
當年北宮老家主在此悟道時,他還是個小年輕,不明白裡面的道里計。現在再次遙想當年才醒悟,人家的向道之心是何其堅定?
愚峰除了這個山洞外,別的也沒什麼可看的,而且天師教也沒在此修建亭臺樓閣,自然也沒法在此多做停留。
顧元嘆看了會後便道:“咱們回去吧。”
……
路上孫經綸面帶訕訕的問道:“顧前輩,您之前說的關於大智若愚的猜測?”
“不顯山、不露水,是為平常心;餐風飲露、日月輪轉是為恆心,兩者都需要一個大智若愚的胸懷。”
孫經綸疑惑道:“既然您也認為是大智若愚,那……”
“我說什麼了?北宮老家主在這裡悟道兩月有餘,已經是個最好的典範了,你為什麼還有遲疑?”
“啊……”孫經綸驚的合不攏嘴,原來顧元嘆是在指點他要有堅定不移的向道之心啊……
(未完待續。。)
第136章 緣來緣去緣不滅
“這位就是你的救命恩人顧前輩。”左無常帶著他女兒來到顧元嘆面前介紹到。
根本沒用他多說,左秋燕直接跪下大禮參拜,“謝謝前輩的救命之恩,秋燕給您磕頭了。”說著在地上“嘭嘭嘭”連磕了三個響頭。
左秋燕話說的樸實,做的更樸實,此等行為看在孫經綸以及逯光明的眼中,連連點頭表示嘉許。
對於他們老一輩的人來講,為人處世是門很重要的學問,甚至不低於才識道行。
特別是現代年輕人,一個個眼高於頂,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受人恩惠不懂得感激,更別提湧泉相報了。
所以咋見到小姑娘的行為,兩人很是欣慰。
顧元嘆伸手把她攙扶起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