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覺得熱,就近找了個茶亭,坐下喝茶休息。
茶亭主人是一對夫妻,男的大約三十出頭,名叫莊遙,女的二十七八,名叫施惠。莊遙見來了客人,拎了一壺茶過來,道:“四位客官是外地客人吧,歡迎光臨我們武夷山。有道是‘湛廬劍古稱犀利,武夷茶夙號清香’,咱們武夷山的茶,絕對不會輸給那些龍井、普洱的。”他說話帶有很重的南方口音,又夾雜著當地方言,只有竹兒是本地人,勉強聽懂了,正要給他們翻譯,施惠上前幾步,接過茶壺,用官話道:“對不住,我相公不會說官話。”便把莊遙的話翻譯一遍。
趙平低聲問竹兒:“他們說的是一個意思嗎?”竹兒點頭,她才放下心來。
施惠已經給四人添上茶了,茶葉被熱水一衝,香氣四溢,趙平不由讚道:“好香。”施惠笑道:“姑娘如果能聞出這是什麼茶,我給你們打八折。”趙平望望竹兒,竹兒低聲告訴她:“這是武夷山本地的水仙茶。”
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州(今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沒砍幾刀就熱得唇焦口燥,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個陰涼的地方歇息。剛坐下,只覺一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吹來,遠遠望去原來是一棵小樹上開滿了小白花,綠葉卻又厚又大。他走過去摘了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精神頓時爽快起來,於是從樹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這天夜裡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夥子長得更加壯實。這事很快在村裡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藥,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大家都紛紛來採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歷小夥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為建州人說“祝”和崇安(今武夷山)話的 “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州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開來,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水仙茶成為名品而傳播四方。
施惠道:“小店還有一個規矩,第一次來的客人如果能對上幾個對聯,這水仙茶就算白送。不知幾位可有興趣對上一對?”
趙平笑道:“這我可不會,你們三個誰來?”那兄弟倆異口同聲地道:“竹兒!”竹兒不好推辭,道:“請出對。”施惠道:“泉邊有石是吾友。”竹兒隨口道:“客裡逢人說此山。”“趣言能適意。”竹兒想了一想,道:“茶品可清心。”施惠笑道:“小姑娘,剛才我那一聯,可是另有玄機,倒過來叫‘意適能言趣’,也是一聯。”竹兒微微一笑:“老闆娘,我對的那一聯,也是另有玄機,倒過來是‘心清可品茶’,還是對你的‘意適能言趣’。”
“好!妙!”趙平首先鼓起掌來,笑道:“竹兒,真有你的。老闆娘,‘前路赤炎炎日,試問能行幾步’?”莊遙遠遠地插口道:“莫急莫急,‘這裡涼颼颼風,何妨暫坐片刻’。”其他三人聽不懂,也還罷了,竹兒臉色頓時一變。又聽施惠道:“別急著走啊,‘一掬甘泉,好把清涼洗熱客’。”竹兒四下張望一下,並不見什麼異常,旁敲側擊地道:“兩頭嶺路,須將危險告行人。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路。”“一亭俯瞰群山,墊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施惠言語見似乎總要攔住他們。
趙平也聽出不對來了,忽地把一碗熱茶全潑向施惠腳邊,拍案而起,喝道:“你們到底是什麼人!”趙平何等身手,準頭極佳,這一潑竟然被施惠避過,一滴也沒撒到她腳上。
江徹、蘇啟見趙平發怒,也都站起來準備打架,只聽施惠道:“你們別誤會,小店只是受人之託,請幾位認一個杯子。”莊遙恭恭敬敬地捧出一個白玉杯,上面五個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