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表達出來自己親征的願望:“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復子弟之仇!”
貞觀十五年,侯君集率軍消滅高昌之後,整個朝廷上下就為征伐高麗而準備。
第一步,就是偵查地形和水文氣候。貞觀十五年七月,派遣職方郎中陳大德利用出使高麗之機,偵察其“山川風俗”。陳大德進入高麗境內後,先以絲綢綾綺賄賂當地官員,並告說:“吾雅好山水,此有勝處。吾欲觀之”。於是,各地官員便甘為嚮導,帶其遊歷,“無所不至”。所到之處,大德又遇到了很多留居高麗的華人,即向這些華人講述了中國國內的變化及其“親戚存沒”訊息。臨別之時,華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經過一個多月的偵察探聽,於八月十日回到長安,向太宗全面而又詳盡地彙報了高麗境內的山川地理形勢。
大唐的心思高麗王高建武心裡一清二楚,很有謀略的他一面修建“長城”作軍備,一面加緊進攻百濟和新羅,意圖將唐朝在朝鮮半島上的盟國全部掃平,以解後顧之憂,一面在武德二年,四年,七年頻繁地遣使朝貢,並且和唐朝互相遣返國人,擺出一幅友好的姿態。到了太宗時代他更是在貞觀四年獻上封域圖,在貞觀十四年派遣太子桓權入朝,並貢獻方物。這樣的幾手動作下來,唐朝雖然有心發兵但是卻找不到什麼藉口,當時打仗尤其講究一個弔民伐罪,所謂以有道伐無道,高麗的姿態擺得如此之低,這樣就阻止了唐朝要發兵的可能。
但是,之後泉蓋蘇文發動政變後,全力攻打新羅。滅國在即的新羅只好向唐朝求救。
李世民當時派遣司農垂相里玄獎持賜高麗書,令其停止對新羅的進攻。貞觀十八年正月,相里玄獎到達平壤,而莫離支蓋蘇文正率軍南侵新羅,已破其兩城,高麗王高藏遣使召還京師。蓋蘇文返回平壤後,態度極其狂傲,他向玄獎說,如果新羅不能將隋末侵佔高麗的五百里之地歸還高麗,“恐兵未能已”。玄獎當然也不是好惹的,當即反唇相譏:“既往之事,焉可追論!至於遼東諸城,本皆中國郡縣,中國尚且不言,高麗豈得必求故地。”
調停,自然失敗。
隨即,高麗遣使北上,重金賄賂薛延陀,挑唆其南侵大唐;緊接著有加固高建武時代修築的長城和遼東諸城遼東城(令遼寧遼陽)、白巖城(今遼寧遼陽東)、扶余城(今吉林四平)、新城(今遼寧撫順北)、蓋牟城(今遼寧撫順)、安市城(今遼寧蓋州東北)以及烏骨城(今遼寧鳳城)、卑沙城(今遼寧普蘭店西南)的防禦力量。
這,自然不能為大唐所忍受。
李世民下令募兵徵高麗,“皆取願行者”,結果“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鬱邑”,得兵十餘萬。
貞觀十八年七月,詔營州都督張儉率幽、營兵及契丹、奚病以伐高麗。
十月十四日,李世民車駕幸洛陽,留司空、太子太傅、梁國公房玄齡和右威衛大將軍、工部尚書李大亮留守京師。
十一月十四日,太子詹事英國公李勣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出柳城,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副之;以刑部尚書、勳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水師出萊州,左領軍常何、瀘州都督左難當副之。兩路並進,以伐高麗。
貞觀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李世民親統六軍至洛陽;十九日,六太子李治在定州監國;開府儀同三司、申國公高士廉攝太子太傅,與侍中劉泊、中書令馬周、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太子右庶子高季輔共掌機務;以吏部尚書、安德郡公楊師道為中書令。二十四日,李世民率部北進,以司徒、太子太師兼檢校侍中、趙國公長孫無忌,中書令岑文字、楊師道隨行。
夏四月,在幽州誓師,大饗六軍;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