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家的家庭背景和程家差不多,也是這種規模的政治世家。到了這個層面,是很講究門當戶對的。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說,雙方的家長或者家裡在職的長輩,大多都是部委廳級幹部。他們就是要不斷擴大人馬,要是其中有一個人得到機會上去一步,得到恩惠的就是整個家庭。他們就是逛撒網,他們最好的撒網方式,就是透過聯姻的方式。
趙華解決了歐洋的事情之後,他還是有正事要處理的。他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跑部錢進。既然要跑部委,光趙華去也不行,區區的一個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到了部委能安排一個處長接見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且這個年頭下面縣市到重要來要錢的比比皆是,中央部委要是都答應的話,,那還了得。再說這光景,中央手頭也不寬裕。1980年代以後,華夏國出現持續性的高速經濟增長。1980年到1990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率為9。5%。
但是,經濟的高速增長並沒有帶動和促進國家財力的同步增長。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落後於稅源的增長速度。從1979年到1993年,我國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逐年下降。有資料顯示,從1979年財政收入在GDP的比重為28。4%,到1993年已經下降到12。6%,大體上每年下降一個百分點還要多。
而另一方面,中央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也由1979年的46。8%下降為1993年的31。6%,中央財政的收支必須依靠地方財政的收入上解才能平衡。
由於中央財政收入嚴重不足,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甚至發生過兩次中央財政向地方財政“借錢”並且借而不還的事。1980年代中期“能源交通基金”,1989年的“預算調節基金”,都是為了維持中央財政正常運轉而採取的非常措施。
實行“分灶吃飯”剛過一年,中央就連續兩年向地方“借款”,以維持支出的需要,以後的年度中,又宣佈不僅“借款”不歸還了,還要把這一塊財力打進基數,即成為固定的(年年重複的)體制調整措施。到1980年代中期,中央在無奈之下推出“能源交通基金”,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10%(整體約100多億),來補充中央財政的不足。1989更加捉襟見肘,又出臺了“預算調節基金”,同樣的口徑增收5%。而且當時每年財政會議之前,總要千方百計地出臺一些收費措施。
鐵腕總理上臺之後,堅決的實行分稅制才解決了這一難題。但是趙華也清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央就算是再捉襟見肘,幾百萬的資金還是九牛一毛的。趙華和歐德權商量過來,來中央要錢,張口就是幾千萬的肯定不行,但是要個一二百萬對於中央來說還是有可能的。
至於趙華提出的規劃,趙華也知道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工作還是要一步步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幾百萬來給農民種植養殖,修繕修繕縣裡的基礎設施還是不成問題的。如果還有剩餘,可以想辦法建造一個冷庫。
跑部錢進,這種小事,馮老自然是不會幫趙華出面的。舒暢在國計委工作,雖然也只是個處級幹部。但是畢竟人家一直都在首都工作,對首都部委相當的熟悉,加上舒家和程家的人都是在部委上班,所以讓馮怡舒出面邀請程楠二口子吃個便飯。
程楠和馮怡舒說著他們女人的體己話,趙華和舒暢二個男人在一旁喝酒。舒暢雖然長的文質彬彬的,但是酒量卻相當的不錯。這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