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兩名帶頭的中年道士則心中懊悔。早就知道楊海若號稱帝國第一才女,之前沒防備,這下是真正見識到了。本來是過來抓人的,結果莫名其妙地就被她帶到了誰有叛國罪的問題上,而且自己真的被說得啞口無言只能吃暗虧。
為首的中年道士圓場道:“我們都是為帝國效力,為聖上分憂,作此口舌之爭有何用處?我們帶王三回去是為了先制住他,防止他用術法作亂。否則以刑司那些身為普通人的衙役,怎麼可能製得住他?若是證明沒他的事,我們自然會毫髮無傷地送他回來。若是他確實有罪,我們便會封住他的修為,送到刑司處置,方便刑司審問。如此有錯嗎?”
楊海若點頭道:“道理上是沒錯的,但是程式上有錯。證據應該是你源天教先提供,刑司官員認定後,再來提審王三。你們打亂這個次序,是不是想挑戰帝國律法?”看道士又欲開口,楊海若繼續道:“至於制不製得住他不勞各位操心,我遠山將軍府和鐵算將軍府不是吃素的,若有問題,我們自當解決。”
王三聞言,對楊海若的觀念大為改觀。原先只以為楊海若徒有虛名,根本就不似外人傳的那樣文物雙全。現在看來,這楊海若只在鬥嘴上,本事頗大!該講理的時候講理,該胡攪蠻纏的時候絕不含糊,該斷章取義的時候判斷準確,該以勢壓人的時候力度準確,實在是有急智。
這道士也知道,今天這此說理鬥嘴是完敗在楊海若手下,自己如此做法確實不合禮法。可是,兩名中年道士互相看了一眼,卻無奈地不能退縮。二長老有令,必須把王三抓回去!這是死命令!
一名中年道士想了想,問道:“敢問楊小姐,若是在戰時,戰況緊急,帶兵的大將軍是否可以暫緩戰報,先行動兵以解危局?”
以楊海若的反應,怎能不知道這道士話外的意思?冷聲道:“那是戰時,是特殊情況。況且戰後擅自動兵的情況也是要如實上報。現在是在帝都,天子腳下,又不是戰時。連將軍在此都不敢擅自行動,何況他人?”
又被堵死了!帶頭的道士心一橫,道:“有修行者叛國,我源天教捉拿之義不容辭!外人阻擋,休怪我無情!”
說罷,身周元氣激盪,一股勁風從帶頭的道士身上突然吹出,眾人齊齊一退。就在這個工夫,一行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要用強了!十幾人迅速排成陣法,眾人的元氣透過陣法諧振,如同戰鼓一般,連旁人都能隱約聽見這鼓點一般的聲音!
在場眾人被這勁風吹得倒退,只有那二十幾名精英侍衛和楊海若,王敢當,李素,張福貴這些人身形不動。楊海若搖頭,語氣無比悲涼:“想不到我諸位將軍在邊疆與敵人出生入死,卻只換得家眷被小人無端羞辱。你們這是在動搖帝國軍心啊!”
既然已經出手,哪裡還有迴旋餘地!帶頭道士大喝:“不得窩藏叛國罪人,為其庇護者,死傷莫論!”也不敢真的殺人傷人,法陣中天地元氣匯聚,鋪天蓋地一般,如同巨浪衝向前去,欲將眾人全部擊倒。
他們真動手了!府中眾人心中一凜,可是也知道自己起不到任何作用,紛紛反身後退。而李素張福貴卻帶著二十幾名侍從,擰身而上,直接迎向那元氣巨浪!
雙方毫無花哨地撞擊在一起,李素這邊二十幾人被這股元氣衝得齊齊後退,卻也是用自己的身體將這股元氣最大的威力全部抵擋在身前,後人之時感覺一股颶風出來,卻沒有任何打擊之感。
“好!你們真敢動手啊!反正我也上不了戰場,就殺幾個狂徒練練手!”站在楊海若旁邊的便是王敢當。見狀,王敢當冷笑一聲便箭步一衝而上!
一干道士見狀,心中一寒!他們清楚,帝國七星將各個武藝高強,甚至如同天神一般不可阻擋!除了劍俠將軍單人單劍守住一城的傳說之外,每個將軍也都有無比勇猛的單人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