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青龍旗,由華商總商會主事,統一納稅,稅率也由總商會與帕提亞人協議訂好,華人在本區內犯法,歸派駐本區的帝國法院管理,設有學堂、醫院、公園、水廠、給排水(汙水處理)、碼頭等城市配套設定,區內二十四小時保安,十分適宜居住,而且人人有份,就連打工仔都有套間居住。
本來帕提亞官府也沒這麼好相與,可是華族的態度十分堅決,他們說皇帝的子民必須歸皇帝管!絕不肯讓外人去管他們,一來華族強勢二來華族交的稅多(他們交稅很自覺)三來也離不開華族的商品,加上與羅馬時戰時和,羅馬的軍事壓力存在,帕提亞人需要錢,不欲多生事,也就睜一眼閉一眼,大家過得去就算數。
作為交換,華族只能把商品賣給帕提亞人,不得與羅馬人和其它外族直接交易,同時,不能在泰西封之外從事零售業(要讓華族參與進去,任何產業都得完蛋),另外,有一點讓帕提亞官府要考慮的:如果讓華族散居,萬一富有的華族出事,帕提亞官府就有麻煩,畢竟華族是個報復心很強的民族,要是帕提亞官府做得不能讓他們滿意,他們就會自行其事,壓力過大他們甚至寧可不做生意也要找回場子,屆時帕提亞官府的威望蕩然無存。而且讓貧民經常看見華族富足的生活,那豈不是有損他們的統治?
他們的顧忌是有道理的,在泰西封內是大片的貧民窟,整個大泰西封連同廣大的郊區人口將近八十萬,其中有五十五萬收入微薄的居民,以從地獄仰望天堂的羨慕心態看著大貴族大地主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和華族過著心滿意足的生活。
帕提亞上層也曾經想為他們的普通子民做一點事,學著辦一些較優質生活小區,可是畫虎不成反類貓,虎頭蛇尾,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因為……青龍區的市政建設,是帝國官府撥銀建造,給海外子民免費使用的啊。一般地,海外的華族聚居地,只要夠一定的人口數量,官府就會支援大搞市政建設和福利保障體系,凡是上了帝國戶口的,立即受到帝國的福利保障。
僅舉個小例,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帝國合法小子民不管出身,無論貧賤,是每天有一瓶免費牛奶(200毫升)的定量,在帝國本土城鎮入學的小子民由官府統一發放,住在邊遠地區的家庭,只要有孩子的,官府幹脆半賣半送一頭奶牛給那些家庭!象在海外小地方,奶牛送不了,官府就發補貼(錢)給他們的家長!
李青龍常說:“要笑嘻嘻地上場,做到大家都滿意,要讓大家的餐桌上都能吃到河蟹。”他假託大成至聖先師的仁義道德之名,大搞“福利和諧社會”,對於來自那個年代的他來說,搞人文關懷就象呼吸一樣自然,他牢牢地掌握住帝國政權,當然能夠施行平生的理想(他X的搞民主的全是SB,民主是什麼?分權分家啊!大業沒成就來搞分家,有哪一個是結局好的?),而且華族的儒家修養素質也高,都贊同皇帝的做法。
然而對於公元三世紀的他國統治者,要想他們從他們的蛋糕裡切一塊分給老百姓,無疑慘過殺他們的頭!象羅馬貴族格拉古兄弟改革,想把土地分給平民,結果被同屬一個階層的其他貴族撲殺。帕提亞貴族也好不了多少,上層貴族醉生夢死,醉死夢生,哪管貧民的死活!
在青龍區邊緣有一個娛樂小區,那裡酒樓食肆林立,妓院賭場一應俱全,是銷金的好地方。
對於這類吃喝嫖賭的**生活,儒家的老祖宗們是深惡痛絕,說不能去做的,可是代表儒家的青龍稟政,又有所不同。
他認為,人生**是人生來不能避免的,人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關鍵是有個“度”,控制住而已。諸位有所不知,這麼搞,反而有利於帝國的統治。
例如“青樓”,大家都清楚聖人云“食色性也”,官府大開方便之門,統治政權沒有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