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糊塗,糧草在後面會遺失,在前面豈不是要被袁紹劫走?哪一頭更嚴重,應該是很好分辨的吧?
荀攸此時離了糧草車,又趕回曹操身邊。倒不是他不想繼續坐車,而是他知道再坐下去,就要到袁紹那裡做客了。
有人叫道:“袁紹軍殺來了!”
屬將再度建議道:“丞相!趕快將糧草後撤吧!”
荀攸制止了他:“正可藉此誘敵,為何要撤?”
曹操看著荀攸一笑。
那一笑,挾著三分默契,三分讚許,三分得意,還有一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慨,一時間周圍的聲音都混沌了,只有維繫著他們的那份情意,織成羅網,牢牢罩緊了兩個人。
如果這麼說還是太文藝了,那麼不妨腦補為四面都冒著粉紅泡泡。
……
粉紅泡泡消失,一切迴歸原位,袁紹大軍倏忽間殺到,已經可以看見前軍的大旗。
曹操下令:“解開戰馬,拋棄輜重!”
此乃誘敵之策,當年荀攸在對付張遼的時候也用過。
袁紹軍果然上當,見滿山都是馬匹糧草,誤以為曹軍倉皇逃竄,立刻上來搶奪糧車和輜重。
曹操見袁紹軍隊伍已亂,便下令:“騎兵衝陣!”
騎兵突然自山坡上衝下,袁軍猝遇攻擊,陣腳登時大亂。
其實吧,這年代的戰爭,看多了,也就是那麼回事。
比如曹操採用的這個誘敵之計,其實挺簡單的,放在兩千年以後的戰場上,那是要被稱作小兒科的。
不過曹操還是憑藉這一計,又勝了一場。並非因為古人的腦回路不如兩千年後複雜,而是因為古人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資訊,比如交通工具,比如單兵素質。
就像現在這情況,袁紹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呢,前軍已經被曹操沖垮,後軍立腳不穩,只得被迫後撤。等他抓到小兵仔細詢問,琢磨過來曹操用了什麼計策,曹操那邊已經收拾齊整,拍拍屁股走人了。
計策簡單,但不簡陋。這種戰場考驗的是主帥的應變,計策未必要天衣無縫,只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騙過對手,就是成功。
曹軍又勝一陣,擋住袁紹追兵,順利撤退。
不過,這只是個開始。
袁紹最終還是率大軍全部渡河,來攻曹操。
曹操一路後退,直退至官渡大本營。
之前的戰鬥,只能算小試鋒芒,曹操縱然勝利,卻沒有給袁紹造成致命的打擊。袁紹的大軍實力仍在,正式交鋒不可避免。
袁紹下令,將大軍在官渡東西南北,周圍安營,營地綿延,晝夜鼓角不絕。
而曹軍也在官渡紮營,兩軍營地遙遙對峙。
殘酷而持久的拉鋸戰開始了。
作者有話要說:今晚9點才到家,遠目……
算了一下,再有十章左右會寫完官渡和烏桓之戰,再有七八章大約就寫完赤壁之戰,貌似已經看到完結在前方招手了……比我預想的快好多啊
第 50 章
官渡之戰,是一場攻防消耗戰。
袁紹進攻,曹操防守,袁紹幾番想迫使曹操出戰,曹操都只堅守不出,正面決戰是找死,曹操才沒那麼傻讓袁紹如願。
其實當年袁紹要起兵討伐曹操時,便有謀士田豐、沮授等人勸他,讓他不要把賭注放在這一場戰爭上。這兩人建議袁紹,養精蓄銳,不斷騷擾曹操,以小規模的戰役蠶食曹操的地盤,久而久之削弱曹操的實力,到那時袁紹再大舉發兵也不遲。
這和下棋是一個道理,先佔據優勢,一點一點吃掉對方的棋子,終至將對方徹底殲滅。
而像現在這樣,舉傾國之兵大舉伐曹,將全軍勝敗榮辱賭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