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做是“生而知之”。但同時,在平時的交流中,唐洪生也清楚的認識到蕭明乾對儒家聖典興趣並不大。甚至有時候,會對其提出質疑和尖刻的反駁。

如果是在大陸的時候,唐洪生會將這樣的學生掃地出門。但是經逢大變後,唐洪生自己也對以前所堅持的儒家理念產生了些許懷疑。所以,在蕭明乾的條理清晰,論據充實的反駁下,唐洪生很多時候,都接受了他的這些觀點。

比如說,有一次唐洪生說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個當前大明朝士大夫所認可的至理的時候,蕭明乾便反駁說道。

“如果孔子真的是這麼認為的話,那他便是個不把普通百姓當人看得混蛋。但是,孔子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先生,依您剛才所述,此文之傷還有:‘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連起來便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學生從敬重孔子的角度出發,覺得這句話應該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意思其實應該是:詩禮樂是百姓知書達禮,國家安寧的基礎,固,如果百姓理解認可詩禮樂,便由著他們依照詩禮樂的準則生活。如果百姓不知道不理解詩禮樂,那麼就應該教育他們,使得他們理解認可詩禮樂。

這樣的理解才對得起孔子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稱謂。”

這樣的辯解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有數次了,而且這還算是好的。有一次,他直接說道:“孔子他又不是神仙,他的話怎麼可能就一定適合兩千年後的今天。所以,我們沒必要把孔子當成聖人,陳語腐言都當成今天的行事準則,也從來都沒有人真正的這麼去做。”

如果是在現在的大明,就這些個話,他就會被千刀萬剮的。但是此時,唐洪生雖然剛開始有些不高興,有些迷茫反對。但是慢慢的也覺得他所說的大部分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有些還是不能讓唐洪生贊成。

所以,在一個多月的交流當後,唐洪生完全的將蕭明乾當成了平等的交流討論物件。如果不是蕭明乾在詩詞方面完全還是白痴一樣,唐洪生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拜他為師。現在蕭明乾要請假一段時間,唐洪生當然同意了。

離開後活動中心後,蕭明乾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思考著自己該如何增強自保之力。

現在,將村民訓練成能夠抵擋海盜的軍隊的想法破產了。那麼就必須另想辦法了。

寨牆和隱蔽的避難之所都在建設當中,但是這些被動防守的設施。久守必失,如果沒有犀利的攻擊力,那麼遲早會被攻破的。

這一個多月來也做了三十多付的弩,有效射程都達到了三百米左右,在這個時代也算是不錯的利器了。而且將繼續做下去,直到人手一把。但是,在蕭明乾看來,並能作為自己以後發展狀態的憑藉。

在這個熱武器開始超越冷兵器的時代,火槍火炮才是藉以扭轉自己,家人,國家民族命運的利器。所以,蕭明乾決定從現在開始努力開發火槍和火炮。

對於火槍,因為蕭明乾前世是個軍人,所以對其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所以,他知道前裝槍時代,火槍的射程和射速都比不上弩箭。只有百米左右,最大也就二百米左右。

二百米,只要騎兵發動起來,也就不二十秒的時間,便可跨越這點距離。以前裝火槍那每分鐘四五發得射速。在面對騎兵的時候,也就是能夠發出兩發子彈而已。在東方這個將騎兵發揮到了極致的戰場上,前裝火槍是很難穩勝騎兵的,特別是這個時代最強的騎兵滿清騎兵。這也是為什麼哥沙克騎兵能夠在火槍越來越活躍的時代,還能夠縱橫到一戰之前的原因。

當然,在臺灣以及南洋等地也沒有騎兵,而在對付步兵時,燧發火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