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條,施利芬沒法反駁,不過施利芬還是要強調一下正面進攻的難度:“當然,殿下,正面進攻如果不可避免,那麼我們別無選擇。但是這樣所要付出的代價太過慘重,這對進攻方非常不利。”
“我看到現在演習中的都是先進行高強度炮擊試圖摧毀敵方的防禦工事,然後士兵再進行進攻。但是在對堅固的工事破壞甚微的情況下,士兵依然會倒在進攻的路上,你們就沒有想過換一種炮擊方式嗎?”約亨問到。
“殿下有什麼好辦法嗎?”施利芬問到。也許皇儲殿下的確是個海軍的優秀炮術軍官,這從他那本現在是海軍軍官必修的炮術理論書籍《射擊與命中》中可以看出來,但是並不代表對陸軍的炮擊也很瞭解,施利芬有些不以為意。
“我們要改變以往那種猶如教科書一樣的炮擊完再進攻的方式,這種炮擊讓敵人熟悉後甚至都能知道你再炮擊停止後多長時間內我們的步兵進入了敵人射擊的最佳距離。”
約亨說的就是一戰時期的常態,老兵在摸透了對面的炮擊規律後,能夠不慌不忙的等著敵人衝上來,這種情況何時別讓它再發生了:“我們並不對敵方的防禦陣地進行炮擊,而是對防線前方和我方推進的陣線的中間地帶進行阻攔式射擊。炮彈的炮擊深度隨著我方部隊的推進不斷向前延伸。直到我方部隊能夠衝進對方防線裡面,這種炮擊能夠十分有效的掩護了我方部隊的進攻。”
這就是在一戰中交戰雙方在受到了血的教訓後才出現的彈幕徐進。
“這樣的炮擊沒有任何效果啊?”施利芬對這種不轟擊對方防線的炮擊方式感到十分不可思議。
“但是我們即使炮擊敵方的防線依然效果不大不是嗎。而且採用這種炮擊並不代表我們不進行火力準備了,只不過改變那種連著炮擊2…3天后都沒什麼效果的炮擊而已。
將敵方防禦前沿定為第一道覆蓋區域。其餘主要地區依據敵方防禦陣地的編成相互間隔。在主要地區之間,根據防禦陣地的編成、地形條件和衝擊軍隊的前進的速度,劃分中間地區。在每道射擊地區上劃定炮兵營射擊地段,具體的地段劃分要根據我們投入的火炮的威力來進行。
進行彈幕遮斷時,從第一道主要地區逐次向所有中間地區轉移火力,然後再向第二道主要地區轉移火力,其餘以此類推。
如果我們的彈藥充足,甚至可以採用兩層彈幕遮斷。第一組對第一道主要地區進行遮斷,第二組對第二道主要地區進行遮斷。第一組炮兵轉移火力與進行一層徐進彈幕射擊時相同。在第一組炮兵向鄰近中間地區或第二組炮兵射擊過的主要地區轉移火力的同時,第二組炮兵向下一道主要地區轉移火力。在徐進彈幕射擊的整個縱深內,都應遵循這樣的火力轉移方式。
單層遮斷炮擊能夠為部隊提供一定的防禦率和防禦寬度,而雙層遮斷炮擊在前一層遮斷為己方進攻步兵提供掩護的同時,由後一層彈幕主要殺傷避開第一層彈幕,進入防禦陣地的敵方步兵。
因為如果在我們的炮擊下不露頭,我們的步兵就能輕鬆衝進敵人的塹壕,我相信在近距離戰鬥中帝國陸軍不會令人失望的,而他們如果為了阻止我們的進攻而冒出腦袋,那麼我們的第二層遮斷炮擊就能夠起到一定的殺傷效果了。”
如此新穎的炮擊方式對於沒有真正在戰場吃夠苦頭之前的德國陸軍軍官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施利芬立刻就問道:“這麼做十分有可能造成誤傷,炮彈也十分有可能落到我們自己人的頭上。”
“所以這是需要進行演練,並且改變炮擊區域的指令也是需要由進攻中的步兵來下達的,對每一個炮擊區域都能做到準確打擊,以及和進攻中的步兵的完美聯協才是這種戰術的精髓。”
“更重要的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對一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