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傳入城外清軍耳中,令得連日苦戰不得寸進的清軍人人面露苦色,均是生了望城興嘆之心,也令得本就因堅城難下,軍中又要斷糧尚之信更加憂鬱。

此時,距離新會城十餘里外的譚江江面之上,上百艘戰船正逆流而上,正中最為高大一船上高立一面大旗,上書“大明靖海將軍陳”。(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

前文有誤,陳奇策為南明凌海將軍,非靖海將軍,因章節名無法改動,故特此說明。

。。。。。。。。。

譚江江面上這上百艘隸屬於大明凌海將軍統轄的戰船有大有小,稍大些的戰船分上下兩層,船上安有三四千斤重的大炮數門。稍小些的則在船弦兩側安些銅(鐵)小炮,再小些的只在船上密密麻麻排著大杆子銃,數量不下百具之多。船上人員無論是士兵還是水手皆是著紅色兵服,所打旗幟也都是紅色。遠遠看去,上百艘打滿紅色旗幟的戰船逆風駛來,遮蔽江面,甚是威風。

被一眾戰船護衛當中那艘懸掛“大明凌海將軍”大旗的戰船共有三層,此時頂層之上有十數名身披盔甲的明軍將領正向著前方江面遠眺,為首的正是這支水師的統帥——大明凌海將軍陳奇策。

陳奇策乃廣東南雄府保昌縣人,萬曆四十六年武舉出身,崇禎七年授台山守備,十二年改陽江縣千總官,十五年改任雷州參將。隆武政權覆沒之後,陳奇策追隨永曆帝抗清,在清軍攻入廣東後率部攻佔廣州府臺山縣南邊的上、下川島,於島上積極整治兵事,聚集明軍散卒、招募義民重新組建廣東水師,並派使臣與在雷州的永曆政權所委廣東總督連城壁取得聯絡,願意接受後者的統一節制。

李成棟反正兵敗被殺後,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揮師進逼廣州,原李成棟部將,自行開印視事的南明兩廣總督杜永和棄城突圍,得知訊息後,陳奇策為儲存抗清力量計率部前往接應,將杜永和部送至瓊州安頓。後杜和永率部降清。陳奇策義憤之下出兵襲擊杜部,與瓊州海面重創杜永和,使其部水師戰船沉沒過半。

後來為配合李定國收復廣東,南明朝廷委任的廣東總督連城壁和督師大學士郭之奇發文仍在廣東堅持抗清的明軍各部,要他們群起響應李定國大軍,共同進擊廣州。於是各地明軍和義師群湧而起。接到命令的陳奇策也欣然率部出上、下川島,由江口進入西江攻佔江門,並擊敗隨後趕至的清廣東水師總兵官梁標相,擊斃副總兵蓋一鵬。在隨後的李定國圍攻新會戰役期間,陳奇策一直率部堅守江門,直至李定國兵敗解圍,他才無奈率部折返上下川島。

此時的陳奇策已是白髮蒼蒼老將,距離他21歲中武舉至今已是37年,但一身戎裝的他立於船頂之上。看上去卻依舊精神凜凜。

這次陳奇策再次率部進入譚江,為的便是支援困守新會的太平軍,但此刻,他心下對於新會城是否仍在堅守並不抱期望,因為數天前探子向他回報,尚之信統領的圍城大軍已經開始對新會的強攻。結合之前齊豪所說城內太平軍的兵員和糧食情況,這位白髮老將已在心中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也對之前浪費的數月時間感到後悔。更對總督連城壁和大學士郭之奇的按兵不動表示不解。

。。。。。。

事情上早在太平軍佔領新會時,散佈在各地堅持抗清的明軍諸部就已知道這個驚人訊息!

廣東總督連城壁起先不信。但隨後訊息確認後他便立即同大學士郭之奇聯名向安龍的朝廷發去奏報,同時派人快馬加鞭將此事告知西寧王李定國,請求朝廷和李定國利用這千載難得良機火速發兵再次入粵。

在等待朝廷和李定國回覆時,連城壁和郭之奇並沒有立即採取行動支援新會的太平軍,一來他們對於境內這支突然冒出來的兵馬並不瞭解,二來他們手中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