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部分

靠著皇帝的王導一夥之間,王敦倒臺的時候,王舒正在做荊州刺史,王舒有中將軍銜,王敦的家人投奔王舒,王舒先是被迫讓出荊州刺史位置,轉而做湘州刺史去了,陶侃到荊州,朝廷裡讓陶侃搞荊州湘州合併,陶侃對於處理王舒的關係不得不下足功夫,這樣,陶侃就得罪了自己一方的人物,首先就是我周家,我大爺爺周撫和爺爺周光。

我周家,對琅琊王家那是恨得要命,巴不得他們一朝失勢成為乞丐。朝廷裡一再對王家進行溫和的處理,陶侃與周家都大失所望,這才消極對待朝廷,讓朝廷裡反而弄出了蘇俊的事件來。蘇俊領軍入京,當然也對王家進行了打擊,這是陶家周家兩家願意看到的。

那時候,朱燾就是原荊州刺史王舒的手下,王舒在荊州江陵的時候,經過王澄到王敦還有王舒的經營,把江陵號為西府,與建康一帶的東府遙遙相應,王舒的兒子們都是在江陵長大的,王家以王敦為首開始向朝廷裡伸出觸手,王家又開始大舉遷徙到江浙一帶。他們與王導的子孫一起,在江浙一帶棲息,最後形成了以會稽為中心的王家家族,形成了另外一個琅琊,這就是浙江的琅琊??會稽,這會稽就是今天的江浙紹興一帶。王舒在湘州做陶侃手下,後來辭官,也是回到會稽一帶而不是回到江陵了。而王家的另外一個人物,在王舒以前王澄之後的人物,也是做了荊州刺史的,他叫王?,是王羲之的爺爺。

當年與應思遠同事的正是此人,而王澄是王戎推薦的鎮守襄陽的山簡中將上級一樣,王?則是應思遠的上級,王?應思遠與陶侃甘卓周訪一起鎮壓了西晉東晉交替之時的杜弘與杜曾的起義,這些人都是劊子手,都是反革命份子,內戰戰犯。杜家起義軍裡的杜曾一夥之所以發展,一是與杜弘各自壯大自己,二是在李特父子與西晉朝廷王軍在秦州益州梁州一帶血腥抗戰的時候,杜弘在湖南響應,杜曾在湖北響應。杜曾在湖北站住腳了,那是因為益州刺史羅尚帶兵進入益州造成的空虛。王?有很多兒子,王曠、王頤、王彪、王胡等,大兒子王曠死於307年幷州高都、長平之役,那一戰東海王司馬越的西晉王軍大敗於劉淵劉聰之手,王曠在從幷州向司州豫州一路潰敗的途中被敵人追擊而死,幸好父親王?以及各家家眷提前安頓好了,得以安然來到荊州避難。

王?倖存的在荊州江陵得以生長的子孫,後來也大半都與王舒一起遷移到紹興會稽一帶去了。應思遠與王澄王?王舒等家族數代關係密切,他後來想到朝廷裡去做官,還不是看到在朝廷的王家人脈帶給他的政治前途,去朝廷裡做京官那是前途一片光明,所以他儘管對王敦有意見,可是就算做個閒散小官他也願意,他知道遲早有機會在朝廷裡找到機會的,他就是要攪合在司馬家和王家的家務事裡。

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聯手,他們一直在數年中參與中原內戰,雖然最後敗給東海王司馬越與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成都王自己也逃往長安去了,像石勒這樣的人物卻都是因為參軍以後投靠了二王的部下開始的。琅琊王家的子弟,在八王之亂中,也還是有幾位喪生,但大都得以倖免並各自延續,這不能不說琅琊王家善於在亂世中立身。但是以王戎為例,他們本來並不是身處亂世而是在和平年代過於貪婪腐敗並導致推動了朝政的滅亡,說實在,王戎家族卻是可批可恨的。

303年,李特等李家子弟在益州英勇犧牲以後,起義軍在李流李雄的帶領下繼續與王軍作戰。羅尚告急從梁州傳到荊州豫州各地,這荊州與豫州交界的地方,就有打著參軍的旗號想來進入四川的,雖然他們有的人並不知道李特已經戰死和益州戰局的真正真相,但是這些人大都是想支援李家子弟去了。所以西晉朝廷殘軍就要鎮壓這些心裡想跟著響應的,京師洛陽以北的幷州的局勢也在惡化。先是做王戎參軍,後來而與羅尚一起成為王澄參軍的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