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帶回了不少槍炮盔甲,這些原本也是需要大筆銀子去做,如今則只需要花些改造的費用,鐵匠都是自己營裡養著,又有了幾十號葡萄牙人。在這方面還真是得了很大便宜,轉眼間從地主變成了土豪。
徐州衛這兩年也習慣打仗了,當初那種平和心態一去不復返,死了人也不再大驚小怪。宋慶每次宣傳做的都不錯。保家衛國的概念基本上每個徐州人都能說出個道道,加上徐州百姓們原本就不是土裡刨食的安分主兒。劉邦項羽嚴格來說可都是這裡出來的,加上後來的什麼朱全忠、劉裕、李憬、蕭道成之類,以及這地方延續千年不衰的武風,幾場仗下來大家就都習以為常。甚至有點遼民的心態了,哪怕周圍沒什麼強敵時刻騷擾,大家也不會把打仗當回事。
因此這撫卹只要發的及時充足,誰都不會有意見,宋慶又組織了一個很隆重的追悼會,這次連祭文都是自己寫的,通篇都是大白話。還用的演義模式,不少年輕人聽了之後直接找上狗營各處軍官,表達了自己想要投軍的願望。
這麼充滿理想主義而又美好的願望,宋慶怎麼會不同意。況且如今徐州一切如常,丁魁和趙滿熊管理的很不錯,邳州那邊暫時也不需要他去插手,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開始擴軍,將自己的人馬擴充到原來的三倍左右。
宋慶原本有兩千五百兵馬,當然這是朝廷規制之內的,他千戶所下轄的一千人,以及狗營的一千五百人,其他地方雖然也有不少隊伍,就比如說翻山鷂子等土匪,以及在此被他整合起來的民團,包括沛縣那邊的屯所鄉兵等等,總人數高達五千人左右,只不過這些人都是制度之外的,輕易不能拿出來見人,而且土匪們大多還是自行其是,只在用到的時候出來聽命,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他的人,唯一的例外就是翻山鷂子,他現在是總旗了,部下那些人能夠算是宋慶的兵。
如今就不同了,宋慶做了參將,參將帶兵一直都沒有什麼太確切的數字,大明建國初期的時候,一個參將手下幾萬人都不新鮮,弘治正德之前也還比較多,到了嘉靖年之後開始直線下滑,領兵多在三四千人左右,崇禎年很多參將手下不過一兩千兵馬,如果不計算戰鬥力的話,甚至連衛所的一些實權千戶都比參將人多,但這只是常態而已,並不是卡死的數目。
如今宋慶做了這個參將,帶幾萬人肯定不用想的,哪怕朝廷真準了,他自己也養活不起,畢竟他不要那些濫竽充數的,兵馬都是嚴格訓練,裝備也儘量往好了配備,否則將來打起仗來,他的部隊將和其他明軍隊伍沒有區別,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他再有十個碧波池也不夠大軍吃用的,現在的買賣全部搭進去,怕是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此人數肯定不能這麼多。
但太少的話也不行,這兩年間東奔西跑打生打死的,就為了多帶些兵馬,如今好不容易得償所願,自己還處在一個兵員極度豐富的地方,這要是不多拉些人來,那是連自己都對不住,更別提那些戰死的弟兄了。
四千多乞活軍首先計算在內,儘管這些人戰鬥力很不錯,宋慶也打算讓他們跟著一起操練,將來練出一支強兵來,但名義上肯定不能計算進去,還必須要單獨開出個地方來讓他們勞動改造,哪怕做樣子也要做出來。
目前頭一批要加入進來的,就是薛五從家鄉滄州帶來的一千來號人,這批人戰鬥力非常強,運氣也相當爆棚,之前在山東打仗時候居然一個沒死,來徐州的時候也是雄糾糾氣昂昂,最關鍵的是這幫人進了徐州以後,生活要多適應有多適應,本來就都是練家子,整天混在軍營裡頭,沒事打打拳劈劈腿,很快跟本地人混熟了,反正看不出半點是在異鄉生活的模樣。
當然,這些人進入隊伍之後,還需要重新操練起來,他們的戰鬥力確實很強,但那是單兵素質,問題在於江湖私鬥在兩軍陣前根本用不上,這件事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