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本事。

而監軍高起潛雖然有“知兵”之名,但是更多是搶功勞獲得的名聲。高起潛監軍有十多年,總結出來的“高氏兵法”非常有特色——打仗時候,首先要把最精銳的部隊,用於保護他自己的人生安全。

之後,高起潛會很有耐心的等前來支援的友軍擊退或者擊敗敵人,等到戰局已經,高起潛開始亮劍——霸氣側漏的搶奪友軍功勞!

歷年來,高起潛都是這麼打仗的。

雖然高起潛的戰法實在令人無語,但是用高起潛的話,至少不會去尋找滿清打決戰,一下子把兵力都消耗光了。而高起潛將局面撐到盧象升的勤王之師回援,便不怕阿濟格大軍了。

被逼的用高起潛這種“人才”後,崇禎分身的意識與肖圖白意識交流。

兩人同時發出感慨:“精兵難求,猛將也難求啊!”

明末救亡圖存,比歷朝末年都困難更多倍,在屬於地獄難度。幾十年的小冰河天氣,從萬曆年一直到康熙年才惡劣氣候也才消失。

而且,軍事上的對手還有農民軍、滿清!

農民軍有天災加成,幾乎能夠無限制的暴兵。滿清則是已經統一滿蒙,勢力與當年橫掃世界的蒙古大軍差不多。

這兩股力量,分別代表極其嚴重的內憂、外患。

只要有一個,便足以動搖大明江山統治了,明朝末年居然遇到了兩個。所以,後世有史學家將明末的救亡圖存,認為是——地獄級難度!

除了神一般的隊友,和比較惡劣的自然氣候。明朝末年還盛產——豬一般的隊友!

由於,朝廷財政匱乏,將領忙於吃空餉、喝兵血的等等因素,明末士兵普遍缺乏訓練,作戰也不夠勇猛無畏,鎮壓農民起義時還湊合。遇到敢於搏命的滿蒙軍隊,往往會一觸即潰。哪怕是關寧軍,也只能躲在城牆後面守城,與滿清野戰必撲街!

大明朝能正面與滿清野戰的軍隊,目前只剩下四川石柱縣的白桿兵。而白桿兵是存在,是秦良玉經營幾十年,在石柱縣弄出來的小範圍古典軍國主義的試點。這個試點,很難在整個大明推廣。

因為,擁有秦良玉一般懂練兵打仗的世襲土司,未必能夠向秦良玉一般無私愛國。而像秦良玉一般愛國的土司,也未必能像秦良玉一般會練兵打仗。

除了秦良玉這個另類的女將之外,大明朝廷剩下的幾個優秀的統帥——洪承疇、盧象升,不過兩者皆在西北、東南等地剿匪。

還有一個老帥孫承宗,早就退休多年。不過,崇禎九年、十一年,兩次韃子入關,孫承宗都積極率領兒孫、族人,幫助當地百姓抵禦韃子。在崇禎十一年,城破,孫承宗族人數十口皆不降,被滿清屠了全族。

而盧象升在崇禎九年,率軍回援迫使滿清軍隊退出塞外。而後,盧象升被崇禎調到北方,擔任宣大總督,負責山西、直隸的防禦。不過,崇禎十一年時,盧象升與韃子鏖戰時,高起潛因為妒忌賢能,儘管手中掌握十多萬的軍隊,並且控制全軍的後勤,卻不派援軍、斷絕補給。讓盧象升領著兩萬人與滿清十萬大軍對戰。最終,盧象升在鉅鹿城,彈盡糧絕,戰敗而亡。…;

盧象升的死,充分說明一個道理——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啊!

而盧象升死後,洪承疇不得不獨撐大局,組織了十多萬軍隊,與滿清十萬大軍在松山進行對決。結果,包括關寧軍在內的軍隊,都紛紛潰逃。於是,這個明朝最後一個猛人被活捉了。

不過,洪承疇被滿清的多爾袞等人擒住時候,滿清的皇太極、多爾袞,輪番的與之套近乎,用了幾年的勸降。最終,洪承疇還是投降變節了。並且,在崇禎十七年,洪承疇用書信招降吳三桂在內的大明北方軍隊,建立滿清的綠營兵制度,以及多爾袞滅南明的戰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