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部分

鹽場之中。又以兩淮鹽產量最高。淮北鹽質量最好,價格也最貴。因此壟斷了兩淮鹽的揚州鹽商,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明朝最富有的群體。

這些人壟斷著兩淮大小鹽灘。鹽丁灶戶們煮的鹽,全部被他們包攬,外人很難插進手去。除非是勳貴高官,得天子恩賞鹽引,這些鹽商有可能給個面子,將鹽支給你。若是一般人從勳貴手裡買的鹽引,那就徹底別想支鹽。

與之相應,兩淮都轉運鹽使司,也就是整個江南最有錢的一個衙門,不管是蘇州、南京、杭州織造衙門還是同為運鹽使司的兩浙、福建等等,都無法與之抗衡。萬曆八年,天子大婚,國庫不足,當時的首輔張居正,就責成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為大內採辦大婚所用的器物以及白銀、玉器、古玩等項共需白銀十五萬兩。

可是當時的兩淮都轉運使卻上書表示,如今地方上財政緊張,應納的鹽課已經上繳到國庫了,衙門裡財力不濟,無法完成這麼大的任務。懇請張相允許,提前將萬曆九年的鹽引預售出去,由這筆錢來支付天子大婚之用。

張居正當時正在大力變法,推行一條鞭新政,離不開李太后的支援。而要想讓李太后滿意,這天子大婚就不能太寒酸,只要能籌到款,什麼方法也就都可以了。因此這預售鹽引的建議得到朝廷認可,天子的成親款項就這麼籌措出來。可是後來,這個臨時性的政策,竟然漸漸在兩淮成了定例,每年都是把下一年的鹽引預售出去。

這鹽引預售的價格大打折扣。按照原價一引六兩六分銀子,預售時因為是急於籌款只售二兩,這個價格後來就成了定價。像八大鹽商這種大規模購買鹽引的,還要在這個基礎上給予折扣,減免。這筆買引的錢,對於朝廷的申報上,又成了鹽商捐獻,稱樂輸報效,濫邀褒獎。又將支用所餘應輸運庫之項亦吞沒不交。

這些年下來,兩淮鹽政上早就成了個大窟窿,預售鹽引的收入,國庫並沒見到,內庫也沒見到,鹽商們則大規模偷逃稅款之餘,還得到了朝廷嘉獎。不少人得了監生頭銜或是加了散官官階。又靠這買來的身份,更加正大光明的逃避賦稅,千方百計的把應納的鹽稅推脫掉。

兩淮運轉衙門那邊,也把這預售鹽引得來的銀錢,當做了自己的小金庫。除了迎來送往的公務招待以外,就是自己上下官吏瓜分一空。歷任巡鹽御史也在其中大為分潤,乃至南京戶部、京師戶部,都有人牽扯其中。簡單估算,單是鹽商偷逃的部分,就在一千萬兩白銀以上。

鹽商們做這些勾當,少不了官府中人從中幫襯,兩下里彼此之間,很有些往來。揚州的鹽商總怕有人突然反水,壞了大家的好事。將這預支鹽引的部分憑證,以及帳簿都儲存下來,作為護身之用。只是又怕自己家裡不夠安全,就想到了江南的梅莊。

這裡是文人雅集之處,有各方面的人共同保護,不管是官府,還是綠林,都不敢招惹梅莊。鹽商們又是梅莊四老的大金主,每年辦雅集的經費,都是由鹽商支出,事後報銷又不看印戳,四老說多少就是多少。兩下里關係最是可靠,因此把證據存到這裡,也不怕丟失,更不怕某一家忽然反水,拿了自己的證據去告。

孫富道:“自從梅莊生變,我們就怕這些東西落到國舅手裡,因此便只好拿錢來疏通關節。那些該死的護院,回報說東西全都燒了,我們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心存僥倖,琢磨著要是真都燒了,也算逃過去了。沒想到,還是逃不掉。”

鄭國寶一拍桌案“逃?一千多萬銀子,你想怎麼逃法?如今月港那,一年才收多少銀子的稅?你們這一下子就是一千多萬銀子,我饒了誰,也饒不了你們。這筆錢,我是追定了!來人啊,讓孫大少把這手印給我按了,然後帶下去好生款待。至於楊登龍那,咱再審他一回。”

昔日英武不凡,一人一槍縱橫江湖的賽羅成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