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如果中海油的收購訊息屬實,那麼就實在耐人尋味了,因為這種做法等於把別人丟擲的燙手山芋迫不及待地搶在自己手中,其性質不啻火中取栗。

“富貴險中求”,為獲得豐厚利益,冒一點險本是值得的。但殼牌這樣有經驗的石油圈老兵,硬聲聲吐出已嚥進肚裡的肥肉,顯然不是衝動所致。當地暴力頻發的實質,是三角洲地區居民伊博族人認為石油利益分配不公,希望透過暴力引起國際關注,迫使聯邦政府重新談判利潤分配問題,其背景更可追溯至60年代末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的奈及利亞內戰,和殖民時代英國人分而制之的手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絕非易事,更不是一個企業、一個財團的努力所能左右的。由於問題棘手,尼政府、外國財團普遍採取“事急燒香”的迴避應付態度,這更讓醞釀暴力的溫床根深蒂固。作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後起之秀,火中取栗的中海油在付出燙手代價後,是否真能取到那些栗子?

事實上這次收購傳聞並非中海油在當地首次出手:早在今年4月,其就以40億美元投資煉油廠的代價,換取4個區塊開採權,其中兩個海上區塊都在三角洲地區,成交不足一個月,針對中國企業的石油暴力便一再發生,使得上述區塊勘探、開採程序大受延誤,值得一提的是,這4個區塊無一例外都是外國財團中標後自動放棄的,其中同樣包括殼牌在內。

顯然,火中取栗的結果,很可能是既燙了手,又揀不到栗子,反倒幫老奸巨猾的外國財團分攤了風險。近年來油價飆升,國內市場需求日旺,中海油等中國石油大佬以利潤為出發點,在海外石油投資上顯得有些“急吼吼”,但情急之下,存在許多欠考慮的隱患。

石油是戰略物資,任何國家都不會任由他人開採而不存他想,因此海外石油開採從來不是單純經濟行為,其背後是國家之間的博弈;許多第三世界產油國民眾對西方財團“偷走石油”心存不滿,其中不少人不免把這種不滿轉移到取而代之的中資企業身上,對於此,中海油等中資企業顯然缺乏準備;一些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往往單純從經濟層面看待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大量使用中國籍員工,結果既因不能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激化了矛盾,增加了暴力發生風險,又將更多本國員工以及公司利益本身置於高風險之下。

這種問題決不僅發生在中海油和奈及利亞,今年早些時候衣索比亞歐加登中原油田勘探隊被血洗,造成9人喪生;本月初厄瓜多突然宣佈徵收99%“暴利稅”,使中石化、中石油麵臨重大投資損失。火中取栗、得不償失的錯誤一再重演。

必須看到,許多風險本身已有先兆:歐加登是老牌熱點地區,事發前恐怖組織已發出“最後通牒”;厄瓜多的變故,事前也有不少蛛絲馬跡。

如果說有些風險的被忽略是經驗問題,但有時候企業並非不知風險,如中海油在尼的投資已有前鑑,此番若果真如傳聞所言接下殼牌的盤子,往好處說,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往壞處講,就是明知是火坑還硬往裡跳了。事實上,一些企業眼光只及利潤,不及其它,不但自己不願多想風險和隱患,甚至惟恐國內知道“壞了好事”,把風險和隱患遮掩起來。

石油重要,利潤可貴,但企業的投資安全、員工的生命保障,遠比石油和利潤更重要、更可貴,更何況火中取栗,未必如願呢?中石油等中國石油巨頭是國營企業,其投資和資產的安全,事關全體國民的利益,在決策和取捨時更宜慎重一些,再慎重一些。

………【他們在追求什麼?——偷渡中國的非洲人】………

近年來,國內屢屢傳出發現非洲偷渡客的新聞,一些報道指稱,某些黑人偷渡客充當了販毒或詐騙集團的工具,更有報道稱由於希望偷渡到中國的非洲人劇增,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