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的戰事雖吸引了不少注意力,但對京城普通百姓的生活,影響不大。
只是沒想到,這天八百里戰報傳來了,九江王戰敗。
戰敗就算了,最令朝中譁然的是:九江王被活擒了。
“廢物!”
罵他的人,不僅有晉王,還有慶王,甚至慶王更憤怒,畢竟九江王是他舉薦的。
姜長寧聽聞這個訊息,對九江王的生死,沒有過多的在意,只同情那些被九江王坑慘的將士們。
還憂心一件事,“你是不是要帶兵去救援?”
晉王淡然道:“不去,誰弄出來的爛攤子,誰去收拾。”
他清楚的知道不到山窮水盡時,慶王是絕對不會讓他帶兵的。
慶王要把他困在京城,盯著他,他也就順勢而為,就留在京城。
知道晉王暫時不會離京,姜長寧稍感放心。
九江王被抓,生死不明,九江王妃領著兒女,哭哭啼啼的進了宮,在太后面前,要死要活的。
也不知道是誰給她出的主意,她把王府的田契、地契奉上,別的話沒有,就一句,“只求能救回我家王爺。”
就算九江王妃不鬧這一出,太后也是要命人將九江王給救回來的。
畢竟大秦立國這麼多年,當年爭天下時,都沒有品級如此之高,身份如此尊貴之人被敵方抓走的。
“王妃放心,我朝將士一定會將九江王給救回來的。”太后認真承諾。
太后還省下了一句,就算九江王死了,屍體也會搶回來的。
任由九江王在敵方手中,大秦丟不起那個臉。
太后召見了三位攝政王,以及兵部兩位侍郎、幾位大將軍,商量派兵解救九江王的事。
慶王說的是對異族一貫的政策,“雙管齊下,先派兵威懾,再派人和談。”
“若不打場勝戰,怕是派兵也震懾不住,更不可能和談。”兵部左侍郎直言不諱。
兵是肯定要再派的,至於領兵之人
“臣覺得晉王爺最適合,當年晉王爺就曾戰勝過氐人,晉王爺帶兵前往,必能令氐人聞風喪膽。”兵部右侍郎說道。
太后意動,慶王不同意,竭力反對,晉王不置可否。
兵部左侍郎趁機舉薦另一位將軍,“樊將軍用兵如神,定能打敗氐軍,救回九江王爺。”
樊將軍在朝中算是中立派,慶王和豫王對視一眼,同意由樊將軍領兵去迎擊氐軍。
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天晚上,樊將軍在一秘室見的人是晉王,“卑職見過王爺。”
“不必多禮。”晉王虛扶道。
“王爺,卑職明日就要啟程前往邊關,不知您有何吩咐?”
“你領兵多年,該怎麼打,不用本王多言,本王只一條,只准勝,不許敗,任何人都不能成為阻攔大秦鐵騎進攻。”
樊將軍立刻明白晉王沒有言明之意,若是氐人拿九江王做要挾,不必顧忌,無須退兵,“卑職明白。”
商量了一下用兵之法,兩人離開秘室,各回各家。
就在樊將軍領兵出京的第三天,筱春帶回來一個訊息,“王妃,及婆子的小兒媳生了個兒子。”
姜長寧淡然道:“告訴秀蘭,照舊例打賞就是了。”
“王妃,不是打賞有問題,而是給及婆子小兒媳接生的那個穩婆,就是給宋宜柔接生的穩婆中的一個。”
姜長寧放下剪指甲的小剪刀,抬眸看著她,“宋宜柔生孩子時,出了事?”
“那穩婆露了口風,說小戶人家生孩子,沒那麼大戶人家那麼多齷齪事,孩子沒生出來,落了個一屍兩命,可憐喲。”
姜長寧蹙眉,“確定她說的是宋宜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