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備受讚譽,普濟心中的嫉妒如同野草般瘋狂生長。
他將這一切,歸結為他不會小無相功所致。
於是,他趁夜偷偷潛入藏經閣,開始偷學小無相功。
月色如水,藏經閣中靜謐無聲,只有普濟緊張的呼吸和翻動秘籍的聲音。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此事很快被普渡察覺。
普濟惶恐不已,他知道自己犯下大錯,懇求普渡網開一面,不要告訴師父。
但普渡,還是將此事告知了慧能。
他清楚地記得普渡當時對他說過的話。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師弟,既然錯了,便勇於承認,懺悔改過便是。”
沒成想,慧能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不僅下令廢除普濟全身武功,還一併逐出少林。
那一夜,少林寺中氣氛凝重,普濟被帶到戒律堂,周圍的弟子們都默默地看著這一幕,眼神中充滿了惋惜和無奈。
但沒有一人上前為普濟求情,因為在他們心中,錯了,就是錯了,必須接受懲罰。
除了普治。
那一夜,普治跪倒在慧能面前,聲淚俱下,懇求師父能收回成命,對普濟網開一面。
他好話說盡,只道普濟是一時糊塗,犯了錯事,但罪不至此,他願意為普濟同擔罪責,只求慧能饒過普濟這一次。
但普治的求情,毫無用處,慧能堅持按照戒律,對普濟施以廢武之刑。
那一刻,普濟心如死灰。
他知道,若是犯錯的是普渡,慧能定不會如此絕情。
【備受偏愛者,亦會高高在上,頤氣指使,自覺高人一等。偏愛者,亦會失了佛心,忘情忘義,因此顛倒眾生】
臨刑前,普治不忍看普濟遭受如此重罰,偷偷給他鬆了綁,還解開了普濟被封的穴位。
不僅如此,他還點燃了戒律堂的草垛,助普濟趁亂逃脫。
普治何嘗不知,如此一來,他便同樣犯了大錯,定要被施以懲戒。
但為了普濟,他無怨無悔。
沒想到彼時的普濟內心早已被仇恨填滿,心中的怨恨如同火山爆發,瞬間吞噬了理智,竟突然暴起發難,衝向慧能。
如此近距離的突襲,慧能毫無防備,被普濟一掌擊中要害,當場身受重傷,性命垂危。
慧能的眼中充滿了震驚與失望,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最疼愛的弟子之一,竟會對他下如此毒手。
而更加崩潰的則是普治,面對師父重傷難愈,他自覺愧對師父,愧對少林,愧對天地,在大火之中一掌拍碎了額頭,當場自盡。
那一夜,少林寺的上空滿是嗚咽。
那一夜,普渡與普濟二人,肝腸寸斷,悲痛欲絕。
普渡自責自己沒有保護好師父與師弟,而普濟則陷入了更深的仇恨之中,無法自拔。
他將普治的死,全部怪罪於普渡與慧能。
還有那一塵不染的佛門聖地。
從那一刻起,兩人之間的仇怨,便如深淵巨壑,再無化解的可能。
此後,普濟逃出少林,化身魔佛,加入天機閣。
他極盡行惡之事,只為了一辱佛門。
如今,面對近在咫尺的普渡,壓抑了十八年的怒火與怨恨,開始瘋狂燃燒。
這股火焰,將會徹底將普濟與普渡兩人同時,燒成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