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頁

草堂後的自室雲:

自室中也有小小的一個扁額,題我在這廬四字,兩邊也掛著一副對

聯,上聯寫著青石屎坑板,下聯寫著黑漆皮燈籠。

第十五回中則雲後來對聯換去,改為大話小結果,東事西出頭二句,《觴佐》

所記俚語對百六聯,這兩副卻都寫在裡頭,《更豈有此理》卷三有俗語對,

共一百八十四聯,這與做俗語詩的風氣在當時大約都很盛,而且推廣一步看

去,諧文亦即是這種集俗語體的散文,《常言道》與《何典》則是小說罷了。

這種文章的要素固然一半在於滑稽諷刺,一半卻也重在天然湊泊,有行雲流

水之妙,‐‐這一句濫呼叫在這裡卻很新很切貼,因為這就是我從前為《莫

須有先生》作序時所說水與風的意思。《常言道》的西土痴人序有云:

&ldo;處世莫不隨機應變,作事無非見景生情。&rdo;又云:

&ldo;別開生面,止將口頭言隨意攀談,屏去陳言,只舉眼前事出口亂道。

言之無罪,不過巷議街談,聞者足戒,無不家喻戶曉。雖屬不可為訓,亦復

聊以解嘲,所謂常言道俗情也雲爾。&rdo;《何典》著者過路人自序雲:

無中生有,萃來海外奇談,忙裡偷閒,架就空中樓閣。全憑插科打

諢,用不著子曰詩云,詎能嚼字咬文,又何須之乎者也。不過逢場作戲,

隨口噴蛆,何妨見景生情,憑空搗鬼。一路順手牽羊,恰似拾蒲鞋配對,

到處搜須捉蝨,賽過挖迷露做餅。

這裡意思說得很明白。《豈有此理》序後鈐二印,一曰逢場作戲,一曰見景

生情。《更豈有此理》序雲:

一時高興,湊成枝枝節節之文,隨意攀談,做出荒荒唐唐之句。點

綴連篇俗語,儘是脫空,推敲幾首歪詩,有何來歷。付濫調於盲詞,自

從盤古分天地,換湯頭於小說,無非依樣畫壺盧。嚼字咬文,一相情願,

插科打諢,半句不通。無頭無腦,是趕白雀之文章,說去說來,有倒黃

黴之意思。縱奇談於海外,亂墜天花,獻醜態於場中,現成笑話。既相

仍乎豈有此理之名,才寬責於更其不堪之處。亦曰逢場作戲,偶爾為之,

若雲出口傷人,冤哉枉也。

他們都喜歡說逢場作戲云云,可見這是那一派的一種標語,很可注意。普通

像新舊官僚似的苟且敷衍,常稱曰逢場作戲,蓋謂有如戲子登臺,做此官行

此禮,在後臺裡還是個濫戲子也。這裡卻並不同,此乃是誠實的一種遊戲態

度,有如小孩的玩耍,忽然看見一個土堆,不免要爬了上去,有一根棒,忍

不住要拿起來揮舞一回,這是他的快樂的遊戲,也即是他誠實的工作,其聚

精會神處迥出於職業的勞作之上,更何況職業的敷衍乎。這才是逢場作戲,

也可以說就是見景生情,文學上的遊戲亦是如此。《常言道》第七回的回目

雲:

化僧飽暖思行浴,卬詭饑寒起道心。

我們看了覺得忍俊不禁,想見作者落魄道人忽然記起這兩句成語,正如小孩

見了土堆,爬山的心按捺不住了,便這麼的來他一下子,&ldo;世之人見了以予

言為是,無非點頭一笑,以予言為非,亦不過搖頭一笑,&rdo;也就都不管了。

這樣寫法不能有什麼好結構,在這一點真是還比不過同路的《何典》,但是

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