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註釋】幾成:幾乎要成功了。慎終如始:始終如一的小心謹慎。

人們從事事業,經常在即將成功時卻失敗了,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能遵循自然規律,心存輕忽。如果慮先於事,循道而行,且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則將百事以成。



是以聖人慾無慾,不貴難得之貨;

【註釋】欲不欲:慾望的卻是別人不屑一顧的東西,是以澹泊寧靜視為追求。不貴難得之貨:不看重那些稀奇珍貴的東西。

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所以行〃道〃者能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生,使之愛憎不犧於情,憂喜不留於意,虛無恬淡而心常和平。

【漫談】韓非子說:〃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子罕曰:'爾以玉為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是鄙人慾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範應元說:〃眾人貴難得之貨,而輕至重之身,欲之勝也。聖人則不然,欲乎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將以輔萬物自然之理,而不敢妄為也。〃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註釋】學不學,是說學習世俗不學的順應自然之學。

過,謂或過中,或不及中。《禮.中庸》雲:〃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蔣錫昌說:〃普通人君之所學者,為政教禮樂等有為之學;其不學者,為無為之學。為有為之學,以致天下難治,此多數人君之過也。聖人學人之不學,則復多數人君之所過,返至道矣。〃

【漫談】老子珍視人的天性,但這是否就是說老子認為人的天性是盡善盡美的呢?不是的。因為人的天性是不能以“善”或“美”來評價的,它只是一種自然。而自然而然,卻是天下事物各自進化的最優解。

文明是什麼?道德是什麼?秩序是什麼?文明、道德與秩序都是人的天性和理性之間的東西,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在各依其天性本能的交往中產生的自然理性。它是相互間長期磨合的結果,它在微妙地平衡著各方的利益和衝突,使之達到和諧。這種自然理性不是出自某個聖賢先知的設計或理念,而個人的理性知識,因受其本身生物屬性的侷限,不可能將事物間方方面面錯綜複雜的影響徹底理清。

從笛卡爾的主觀主義發展到現代的理性主義者認為,拋棄傳統,拋棄實踐,只是憑藉精英人物單純的理性就可直接為我們的各種願望效力,就能建立一種新道德、新習俗、新法律,甚至能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這種〃建構主義〃或“理性主義”、〃唯科學主義”,其嚴重背離社會客觀現實的錯誤雖然顯而易見,但它憑藉其富麗堂皇的設計,美妙高尚的理念,仍然在支配著許多科學家的思想,也在支配著懷有良好意願的文人、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們的思想。而且,它可能會在今後相當長的歲月裡,繼續制約著有關理性在人類事務中不應誇大作用的嚴肅思考。這種狂妄自大病態思維的產物,是一種濫用理性的、錯誤的科學學說和理性學說,最為重要的是,它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人們對人類各種社會制度的發生和性質做出了形式主義的錯誤解釋。各種豪傑先知、真假人物還會利用這種解釋,以理性和文明最高價值的名義,去誘導民眾去幹各種嚴重扭曲自然的事物,這將會造成很大混亂。

【漫談】人們往往愛將其主觀的認識強調過頭,進行超出範圍的肆意延伸,以致形成荒謬。例如,有人將生物基因中的利他性行為,在邏輯推理時引伸為生物進化是〃為其群體謀利益〃這一錯誤概念。以致在英國電視一個有關澳大利亞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