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前朝企圖鎮壓南方兩個偽帝的那幾年,烏國就一直在尋找機會入侵中原,全靠邊關幾員大將率兵抵抗才沒能讓烏國鐵騎如願。
當興平帝離開薊州而他的龍椅還沒坐穩時,烏國可汗覺得機會又來了,於是重新發兵侵擾薊州。
烏國搶了邊關百姓的糧食屠殺了十幾個村鎮,這是國仇,老將軍馮端因這場戰事而死,於馮籍而言便是家恨,國仇家恨加在一起,又有興平帝用武力打怕烏國好讓烏國不敢再滋擾邊關的國策,此次伐烏,馮籍將他的領兵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內,馮籍命趙良臣帶兵五萬戍衛大同塞外,防止烏國從這邊趁虛而入,再讓趙良臣的長子趙琢領另外二萬兵馬密切關注涼州呂勝的動靜,一旦呂勝有偷襲長安的跡象,趙琢便出兵呂勝後方。至於遼州的陳望,有蕭縝、喬長順裡外配合,馮籍非常放心。
對外,馮籍一邊賄賂招撫烏國的另一支部落,分化烏國可汗的勢力,一邊遵守國策對烏國的大小部落施以鐵血打擊,殺光烏國子民,減少烏國可用之兵,搶走烏國的駿馬殺死烏國的牛羊,減少烏國的口糧與財路。
只有烏國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內無兵可用、無錢養兵,他才會真正地怕了中原,才不會也不敢發兵來犯。
烏國的百姓是無辜的,但馮籍同情了他們,將來烏國就會帶著這些百姓養出來的青壯來屠殺中原的百姓,中原那些世代種地的老實百姓,又憑什麼要獻出頭顱給烏國砍殺,憑什麼被烏國搶走糧食財產甚至妻子女兒?
大局面前,中原同胞們尚且自相殘殺,對外敵就更不會心慈手軟。
到八月中旬,經過五個月的包圍與追殺,馮籍、蕭縝、陳望的二十七萬大軍已經殺進草原千里之遠,所過之處的烏國大小部落要麼早早逃了,要麼都變成了大軍刀下的亡魂,奈何烏國主力在吃了兩次敗仗後就選擇了避戰,東躲西藏的,一時難以尋到蹤影。
陳望為了儲存自己的兵力提防朝廷,始終都跟在蕭縝後面蹭戰功,反正馮籍管不了他,蕭縝收了銀子又願意帶著他。
這日傍晚,陳望在蕭縝大營吃飽喝足,帶著親兵回了幾里外的自家大營。
睡到半夜,陳望被人叫醒了,得知烏國派了使臣過來。
白天到處都是哨子,使臣只能趁黑行事。
陳望一邊叫人盯著喬長順那邊,一邊與二個兒子一起去見那位使臣。
烏國使臣帶來兩箱黃金,這是利誘,然後再拿合州的秦思柱說事,試圖說服陳望與烏國聯手,只要陳望幫助烏國擊退馮籍、蕭縝的二十萬大軍,烏國就支援陳望在遼州稱帝,從此兩家守望相助,朝廷打哪個另一個都發兵增援。
陳望叫使臣先退下,他單獨與二個兒子商議此事。
“父親,那人的話不無道理,咱們真幫著朝廷把烏國打傷了元氣,接下來烏國是不敢南下了,可朝廷也能騰出手專門對付咱們啊,秦思柱離咱們太遠,烏國慘敗,咱們才是唇亡齒寒。”
“可現在勾結烏國,讓烏國反敗為勝,咱們陳家就徹底成了賣國賊,不但天下百姓唾罵咱們,連遼州的百姓也會不服咱們,哼,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我可不想被人戳脊梁骨。”
“我同意二哥,就算沒有烏國支援,憑咱們自家的十萬兵馬,朝廷也不敢對咱們輕舉妄動,逼急了咱們跟薊州軍魚死網破,朝廷北邊無兵可守,那才是真正的隱患,所以朝廷最多對咱們咬牙切齒,不會真的發兵來伐,等他真把梁國、陵國滅了,才敢跟咱們撕破臉皮。”
陳望點點頭:“南邊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咱們還是繼續觀望吧,而且有蕭家替咱們在朝堂說話,朝廷根本沒有理由對付咱們。”
“父親,那蕭縝真的靠得住嗎?聽說蕭家在晉北素行仁義,怎麼這麼容易就跟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