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住那些屑小,倘若是哪一天師兄不在了,綠柳莊該怎麼辦?覬覦綠柳莊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
李風雲明白過來,路驚鴻原來有這般苦衷,心中原本對路驚鴻產生的那點不滿頓時煙消雲散。畢竟,他現在還年輕,所以想不到路驚鴻那般深遠。如若哪一天,他也處在路驚鴻這般境地,只怕他也會這般做。
燕師兄不在乎師門的傳承,是因為他門下沒有弟子,可是路驚鴻門下可有二十多名弟子,而這二十多名弟子很顯然,並不適合習練《承影劍法》。
“這是在私!”路驚鴻頓了頓,又道,“在公還有一個天大的秘密,師兄也是才知道。”
“什麼秘密?”李風雲被路驚鴻的話勾引住了。
“小師弟,你信風水之說嗎?”路驚鴻忽然問道。
“風水之說?”
李風雲完全被路驚鴻弄愣了,怎麼突然扯到這個上面,跟風水之說有什麼關係?
風水之說,李風雲不能說相信,也不能說不相信,可以說是介於相信與不相信之間。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既然連孔夫子都對這些事情報以存而不論的態度,更何況李風雲?
“不錯,此事涉及風水堪輿之說!”路驚鴻點點頭道。
“相傳隋朝末年,隋煬帝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導致天下百姓貧弊不堪……”
“不是說隋煬帝昏庸無道,喜好美色,任用奸賊麼?怎麼變成了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的了?”蘇語儂忍不住打斷路驚鴻的話。李風雲不懂歷史上的這些事,不曉得路驚鴻說的是什麼,蘇語儂可是聽多了。
路驚鴻苦笑一聲,道:“什麼昏庸無道,喜好美色,任用奸賊,那些都是大頭巾儒生說的話,怎可相信?從古至今,哪有因美色亡國的道理?”
“商紂王啊,商紂王不是麼?還有夏桀,周幽王,吳王夫差,不都是嗎?”蘇語儂奇道。
“編造的歷史,虛假的史書,不知害了多少人,又不知多少朝代因此而衰亡。
太宗皇帝說:‘夫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卻不知,鏡子若是磨得不平,照出來的人影歪歪斜斜,如何正得了衣冠。
對人的評價不中正,以自己的偏見去看人,又如何能知道得失去。
以古為鑑就更可笑了,整部史書都充斥著君王的意志,是按照某種意願去寫的,有多少是史實,又有多少史實被完全的歪曲甚至湮滅了,那些某些人的願望甚至空想真能當來參考嗎?以這樣的歷史為鑑,這天下不敗才怪!”路驚鴻嘆道,一時忘了他要說的故事。
發現李風雲、蘇語儂看向他的眼光有些怪異,路驚鴻醒悟過來,笑道:“這些話可不是我說的,是以前一位老朋友說的。可惜這人早已經不在了。”
“此人是誰呀?”蘇語儂大感興趣。
“這人的名字叫公冶常!”路驚鴻答道,聲音中似帶幾分傷感。
………………………………
第二百二十章 風水堪輿之說
“公冶長?是不是‘子食其肉,我食其腸’的公冶長?”蘇語儂歪著腦袋問道,“他不是春秋時的人麼?死了一千多年,了呀?”
這丫頭原來也知道這故事。
“當然不是!”路驚鴻笑了起來,“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怎會活到現在,我說的另有其人,公冶常,‘常’是‘正常’的‘常’,並非‘長短’的‘長’。
他是一名絕世高手,已經死了十年了。可惜了,這麼一位大才,真正仁人志士,忠貞賢良之輩,見識極高,就這般被埋沒了。”
李風雲心中一動,他聽永固宮主講過公冶常的故事,對此人敬佩不已,沒想到路驚鴻對他的評價竟然也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