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的老子,董三槐隱晦的表示了反對。老頭子不是對虎賁軍有意見,而是擔心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參軍的話,自己身邊就沒有個兒子使喚,不方便。再說,兩個人一起參軍,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的,豈不是要絕後?他雖然有好幾房的妻妾,兒女數量不少,不過,兒子就只有這兩人,當然要高度重視了。
老頭子的意思,是長子董悼武留在家裡,主持董家的家務,將來繼承自己的家業。小兒子董華夏倒是可以加入虎賁軍鍛鍊一下,憑藉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番新天地。不過,為了安全起見,董華夏最好是在張準的身邊,當個參謀或者跑腿什麼的,到戰鬥部隊就免了。危險性太大。
但是,董悼武不幹,不願意呆在家裡。他要是願意呆在家裡,乖乖的繼承老子的產業,也不用那麼積極的參軍了。於是,老頭子就想掉轉過來,讓老2在家裡,老大參軍。董華夏當然也不幹。他什麼話都不說,乾脆收拾包袱,就搬來和虎賁軍的熟人常住了。
要說活躍程度,老2董華夏顯然要比老大還厲害一些。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他已經和鼎字營的一群軍官,如黃亮、魏然、趙宇晨等人混熟了,他們都答應,部隊要是有空缺的話,優先考慮他。現在機會來了,他怎麼能放棄?
這樣一來,老頭子就有點憋屈了。都說家長威風,那是不錯,但是真正遇到倔驢一樣的孩子,做家長的還真是沒有辦法。你總不能在張準的面前,在虎賁軍的眼皮底下,將他倆都扣押起來了吧?董三槐倒是想,結果婆娘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讓張準不高興,他就斷了這個心思。
對於董家兄弟的情況,張準也是瞭解一些的。他的意思,本來想要董悼武留在家裡,繼承董家的家業,然後讓董華夏到虎賁軍裡面來歷練一下,這是最中庸的方案,各方面都能接受。但是董悼武明確表示不幹,還有私奔的念頭,董華夏乾脆就呆在鼎字營的軍營裡面,不願意回家了。
好吧,這倆兄弟,都成了參軍的榜樣了。別人不知道就裡,還以為虎賁軍這麼受歡迎,連董三槐的兩個兒子,都要死皮賴臉的才有參軍的機會。這充分說明,參加虎賁軍是有巨大好處的。結果,報名參軍的人數,陡然增加了好幾倍。這樣的典範,張準當然不能打壓。既然不能打壓,那只有慢慢的勸解了。
其實,對於董家兄弟,乃至於整個滄州義勇軍,都全部加入虎賁軍,張準絕對是歡迎的。以後虎賁軍要在北直隸發展,少不了他們這些地頭蛇的幫忙。虎賁軍的每個營,都有他們的存在,這對於以後的招兵,還有戰鬥,都很有好處。
這年頭的軍隊,和後世的不一樣,還沒有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職業化,鄉土觀念還是非常重的。這種鄉土觀念,主要表現在,要是在自己的家鄉附近戰鬥,戰鬥力起碼提升三成以上。要是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戰鬥力就要多多少少都下降一點。
關寧鐵騎的戰鬥力為什麼比明軍其他的騎兵強?就是因為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遼東就是他們的家鄉。為了自己的家鄉戰鬥,為了自己的土地戰鬥,當然是充滿了勇氣。當初袁崇煥組建關寧鐵騎的時候,就很強調這一點,要求只招收遼東當地人。遼人守遼土,的確是很有見地的。
同樣的道理,在北直隸這塊熱土上,還是土生土長的北直隸人最有戰鬥力。山東人到了這裡以後,多多少少都有點離家太遠的感覺。還有一種錯覺,就是北直隸的利益,和山東沒有太大的聯絡。要是能夠在部隊裡面,夾雜有北直隸人,那就要好多了。
“楊子軒”
張準沉思片刻以後,忽然叫道。
“大人有什麼吩咐?”
鼎字營指揮使楊子軒急忙過來,立正敬禮。
“子軒,這些人的訓練計劃是怎麼安排的?”
張準關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