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下半年,非凡邁入了初中校園,開啟了全新的學習旅程。
彷彿循著命運既定的軌道前行,如同曾經加入紅小兵時一般,非凡也是第二批才得以加入紅袖章。
時光悠悠流轉,非凡在歲月的砥礪中一點一點地成長,心智亦逐漸趨向成熟,他慢慢領悟到一個無奈的認知——由於家庭成分不好,遭受區別對待似乎已成天經地義的事。而這樣的認知,不僅非凡擁有,也是全家人心知肚明的,更是整個社會預設的殘酷現實。
1976 年 4 月的一天,如絲般細密的春雨紛紛揚揚飄落,社員們無需外出勞作,整個世界仿若都籠罩在一片靜謐且潮溼的氛圍之中。
非凡的叔伯哥哥雲貴來了,他是為金玲說媒的。大姐金玲,已經是年滿十九歲的大姑娘。在農村裡,十八九歲正是談婚論嫁的黃金年歲。
一家人心中滿是好奇與期待,都急於知道雲貴為金玲介紹的究竟是哪個小夥子。雲貴緩緩道來,是七隊的、姓王的、讀過高中的……大家聽到這些描述後,即刻猜到了,是支書王貴生哥哥王華生的兒子、王貴生的侄兒王健。
金玲一聽,臉上頓時泛起強烈的抗拒之色,她大聲叫嚷道:“不行,那伢子木頭木腦的!”
王健,這個曾與金玲小學同學的男孩,他家就住在鄰隊上,平素時常能夠碰面,可他在金玲的眼中,從未引起過任何特別的關注。王健那木訥、呆板的模樣,與她心目中的男朋友、丈夫相差甚遠。
張德寶、段梅珍夫婦也跟著連連搖頭,緊接著詢問雲貴:“究竟是哪個讓你來當這個媒人呢?”
雲貴趕忙答道:“當然是王華生要我來的呀。”接著他神色變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頓後繼續說道,“我起初也覺得不太合適,健伢子確實配不上金玲,可後來王華生說,非凡明年就要讀高中了,他弟弟可以說了算,我就想著來聽聽你們的意見。”
這使得張德寶夫婦陷入了糾結。他們深知非凡對知識的渴盼,也明白這或許是唯一能讓非凡繼續學業的契機。然而,他們又怎能忍心以犧牲女兒的幸福來換取兒子的未來呢?
金玲同樣心如刀絞。她明白父母的猶豫,更清楚自身的處境。在這個年代,女性的婚姻往往與家庭緊密相連。而她,似乎註定要為弟弟的未來付出代價。
雲貴察覺到了大家的為難與不知所措,便明智地選擇了岔開話題,開始談論起了其他事宜。
時光悄然流逝,沒多久便到了五月端午節。雲貴再度來到他們家,言稱王華生在急切催促,想讓王健來拜節。
張德寶、段梅珍夫婦懷著沉重的心情將此情形告知了金玲。無論父母還是大姐,為了非凡的前途,面對這般狀況,誰又能狠下心來堅決地說個“不”字呢?
哎!
金玲的眼中閃爍著淚光,咬著牙,哽咽著說道:“讓他來吧,看看他的表現吧!”這句話彷彿用盡了她全身的力氣,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她內心的掙扎與痛苦。
端午節那天,王健帶著兩瓶白酒和兩個紙封子,前來拜見金玲及其家人。
王健進門後,簡單打過招呼,便沉默不語了。
金玲強忍著心中的難受與無奈,主動找他說話,試圖打破這尷尬的氛圍,然而王健卻總是問一句答一句的,顯得格外木訥與拘謹。金玲說得沒錯,他確實是一副木頭木腦的模樣,毫無絲毫的機靈勁兒。
王健吃過中飯後,便匆匆離去,彷彿多待一分鐘就會有什麼可怕的事情發生一般。
金玲和王健之間的走動很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似乎全大隊的人都知曉了他們之間的事情。
在農村的傳統習俗中,拜過節之後,接下來就該是定親了。就這樣,到來年的春節,金玲真的和王健定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