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應該是‘飛機停,人才不停’。”
這話新穎,郭偉強來了興趣:“你這說法有意思,具體怎麼個‘停機不停人’法?”
蘇晨清了清喉嚨,準備大展拳腳。“我這就瞎掰幾句,純屬個人臆測,別太當真。聽說啊,當初造‘運十’,目的很明確,就是給首長當專機用的。
所以,他們定了幾個硬槓槓:航程得超過7000公里,時速得破900,飛行高度得破米,起飛跑道長度不能超過1300米。”
“為了達標,他們還參考了一架巴鐵透過特殊方式送給我們的波音707,進行了測繪仿製,重新設計,攻克了不少新材料和新工藝難題,甚至啟動了某款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發專案。”
郭偉強聞言,輕輕點頭,示意蘇晨繼續。
蘇晨坦然一笑,“畢竟‘運十’是個民用專案,沒啥保密級別,這些事兒差不多是半公開的,我瞭解一二也不足為奇。”
他接著侃侃而談:“但在我看來,造大飛機,咱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拿這飛機機身來說吧,現在的‘運十’,簡直就是半手工打造的,作為原型機,這麼做倒也正常。但要是想量產,這就成問題了。
零件質量沒法穩定控制,互換性更是無從談起。想想看,這麼一架飛機,維修起來得多頭疼啊!民航部門肯定不會買賬的。我聽說,他們拒收‘運十’,這裡面的因素佔了很大比重。”
見大家聽得入神,蘇晨又丟擲新話題:“再聊聊材料和工藝吧。”
“咱們國家的工業體系,大多源自蘇聯老大哥,實用主義至上,基礎研究卻常被忽視。結果呢,等到真需要時,才發現底子薄。
比如,西方新式民航機,已經開始用碳纖維複合材料造機身了,咱們在這方面幾乎還是白紙一張。
我這次造四旋翼無人機,想要弄個碳纖維螺旋槳,還得跟米國人軟磨硬泡,最後繞了個大圈,才從日本弄來一批。
民航機嘛,得講經濟效益,省油是王道。新材料減重,就是個省錢的好招。在這方面,咱們得惡補的功課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