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章 濤聲依然

一旁的邵易富笑著說:“沒錯,我記得甬港上次出現像小晨這樣傑出的年輕人,還是那位著名的王陽明。”

這話讓蘇晨吃了一驚,他連忙擺手說:“六爺,千萬別這麼說,我會受不起的,我這點小聰明怎麼能和陽明先生比呢?您這是拿我這微光和月亮爭輝。”

王陽明,即王守仁,是夏國明代的大思想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被尊為聖人之一,而這位聖人正是在甬港市下的餘姚縣出生的。

聽到蘇晨的謙虛之詞,邵六爺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包鈺剛則感慨地說:“看到小晨這樣的青年才俊,我才感覺自己真的老了,離家近四十年了,不知道家鄉變成了什麼樣,聽說昨晚你給六爺唸了一首詩?”

為了轉移話題,蘇晨急忙說道:“包老,俗話講得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看您身體硬朗得很,一點也不顯老!再說現在交通便利,想家的時候不妨回去看看?”

幾位長輩聽後,眼中都閃過光芒,互相看了看,顯然心動了,但考慮到目前的情況,這件事還需要慎重考慮。

曹游標繼續追問:“小晨,你昨晚唸的是哪首詩?給我們念念吧。”

蘇晨只好說:“那是我自己隨便寫的兩句詩,用甬港方言唸的。”

“快念快念!”曹游標催促著。

蘇晨於是念道:“天一閣落葉待掃,鰲柱山濤聲依然。”

曹游標閉目品味了一會兒,讚歎道:“寫得好,寫出了甬港遊子的心情,可惜只有半首,少了點韻味,小晨,下半首呢?”

蘇晨回答:“其實我是寫全了的,但昨晚只念了前半句,六爺就已經感動落淚,就沒敢接著念。”

“哦?”幾位長輩都催促道,“那還不快念出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既然各位長輩想聽,那我就獻醜了。”

蘇晨清了清嗓子,大聲念道:

“天一閣落葉待掃,鰲柱山濤聲依然。

“河姆渡的先祖血脈,潛龍巷的忠誠與正直代代相傳。”

“妙極了!”

“妙哉!‘河姆渡的先祖血脈,潛龍巷的忠誠與正直代代相傳。’這才是真正的寧波之子!”

幾位長者聽到這後半句,情不自禁地齊聲鼓掌。

這下半句雖然依然提到甬港的地標,但氣勢和意境卻與上半句截然不同!

河姆渡遺址坐落在甬港市下屬的餘姚縣,距離市中心西北大約25公里的河姆渡鎮,是在1973年被發現的,遺址佔地4萬平方米,包含四個重疊的文化層,經過考古挖掘,出土了超過7000件文物,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

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稻穀以及用於耕作的骨耜,表明這裡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方之一,同時出土的木槳顯示,早在7000年前,甬港的先民就已經開始了水上活動。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建築構件、繪畫、雕塑、編織品和燒製的日常用品。

蘇晨在他的詩中提到了“河姆渡堯舜血脈”。

而“潛龍巷”則是指明末清初忠臣錢肅樂的故宅。

錢肅樂,字希聲,號止亭,甬港人士。他在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考取進士,並擔任過太倉知州。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當清軍南下時,他與張蒼水等人組織義軍抵抗,擁護魯王監國,立志抗清。後來,他官至東閣大學士和兵部尚書,領導義軍在浙閩沿海作戰。

由於魯王政權內部腐敗,在外敵當前之時仍內鬥不斷,導致多地失守。錢肅樂因憂憤而死於連江的船上,被追封為太保,諡號“忠介”。為了紀念他,他的故居附近的街道被命名為“忠介街”。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