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9章 忍俊不禁

作者的尊重,同時也確保了這些觀點和資料已經被驗證為真。對於未經證實的新觀點,則需要透過實驗來確認其可靠性。

以華夏研發首顆原子彈的歷史為例,可以深刻體會到這兩條原則的價值。

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遠東撤回了所有援助華夏的專家,包括那些參與原子彈專案的人。

華夏科學家發現,遠東專家留下的教學資料中,有些技術引數與理論計算結果相差甚遠。

為了驗證這些引數,華夏第二機械工業部迅速組建了專門團隊進行復核。

首次複核結果顯示,遠東專家的資料可能存在錯誤。

但缺乏確鑿證據證明這一點,科學家們不得不反覆計算,面對的是龐大的工作量,當時華夏僅有算盤和計算尺這樣的簡陋工具可用。

歷經一年,經過九輪嚴密的計算,加上一位華夏核物理學家從不同角度證明了遠東專家的失誤。

華夏終於確認了計算團隊的結論,這也直接促成了華夏首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在工程科研領域,明確理論來源和嚴格實踐驗證是何等重要。

當他撰寫這本筆記時,手頭缺乏必要的參考資料來驗證他的觀點,也沒有實驗資料支撐他在筆記中提出的設想。

畢竟,筆記裡的許多內容涉及的是4014研究所尚未涉足的尖端科技,他總不能寫上“這個實驗我將來會做,結論無誤,但具體時間嘛,得等個二十年後了”。

能夠閱讀這本筆記的人,都是雷達領域的頂尖專家,他們對新技術的探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不會輕易接受未經證實的觀點,哪怕蘇晨以性命擔保也不行。

正如張總工程師所說,如果這本筆記的來源不明,而他們依據其指引前行,萬一方向錯了,後果不堪設想。

意識到這一點,蘇晨面臨了一個挑戰:

如何說服這些專家相信筆記中的內容?在缺乏實驗證據和基礎理論支援的情況下,1982年的條件下幾乎無法證明筆記的真實性。但蘇晨迅速理清思路,做出了決定。

既然直接證明不行,那就從增強筆記可信度入手。

雖然4014所謂得專家們最終還需自行驗證筆記內容,但如果能建立起初步的信任,他們就更可能按照筆記中的技術路徑開展實驗,逐漸發現內容的真實性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