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再想這件事,他要安排藝術中心的人進入馮曉剛的劇組。

選擇的標準當然是熟人優先,尤其是跟著他一起到美國拍《京城人在紐約》的那批人,他們在美國一起吃住了半年的時間,非常瞭解各自的性格和特長,配合默契。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這幾年的效益很好,不斷壯大,目前有接近兩百人的規模。

在懷柔影視基地建設的時候,李虹在影視基地附近找了塊地方建了一座三層的辦公樓,藝術中心搬出了原來租住的四季青公社。

影視基地目前已經投入使用,藝術中心的電視劇都在那兒拍攝。

只是由於懷柔屬於京郊,位置偏了點,影視圈的其他劇組不怎麼願意過去,如何推廣和宣傳是影視基地面臨的問題。

不過這些不歸林子軒管了,自然有其他人操心。

從藝術中心拉人很容易,馮曉剛寫了一個名單,都是和他慣熟的人,用著放心。

李虹批准之後,這批人就會到《甲方乙方》的劇組工作,他們雖然沒拍過電影,但都學過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應該能很快上手。

“這下行了,咱們自己人做事,進度能快上不少。”馮曉剛放心道。

“你多操點心,別讓兩幫人鬧出矛盾來。”林子軒提醒道。

現在劇組裡有一半是京影廠的人,一半是藝術中心的人,弄不好就會出事。

“放心吧,我和他們交待好了,咱們的人精明著呢,想要偷師就要和京影廠的人打好關係,等學會了就用不到他們了,這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馮曉剛賊笑道。

“咱們也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碰到認真做事的,主動投靠的,能拉攏的就拉攏過來,人才永遠不嫌多。”林子軒深謀遠慮道。

“林董英明!”馮曉剛拱手,裝作仰慕狀。

“馮總睿智!”林子軒接話道。

“彼此彼此。”兩人同時笑著說道。

他們互相吹捧一番,覺得差不多了,也就該幹嘛幹嘛去了,主要是氣氛不夠,要是加上葛尤,三人能侃上個把鐘頭。

法國戛納,葛尤在酒店裡看雜誌。

這是一本法國的電影雜誌,上面有國外記者對於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各部片子的評論,還會給電影打分,分數越高的片子越受歡迎。

雜誌是《活著》的投資商拿來的,據說《活著》在放映後分數很高,投資商很興奮。

葛尤看不懂外文,就是沒事的時候隨便翻翻。

他不愛出去享受戛納的陽光和沙灘,也不去看每天都在放映的各國優秀電影,其中不乏電影大師的作品,主要是他看不懂,連個翻譯字幕和配音都沒有。

也就是《活著》放映的時候他和投資商一起在影院裡又看了一遍。

鞏莉不同,電影節是女明星的秀場。

她就不會在酒店裡待著,要麼和投資商一起找片商吃飯,要麼就是出席一些展映活動,宣傳一下電影,說幾句漂亮話。

要在國外媒體上保持曝光度,這是成為國際影星的基本條件。

這讓葛尤覺得特愧疚。

自己來戛納沒幫上什麼忙,和人聊天都費勁,自個出去怕迷路,又不想麻煩別人,其他人都挺忙的,還是呆在酒店裡好了,至少不給人惹麻煩不是。

他還記著一件事,就是那部叫做《京城的風很大》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自然沒辦法和《活著》相比,主競賽單元的影片才是記者們追逐的焦點,“一種關注”這個單元只有少部分人才會注意。

葛尤翻遍了雜誌也沒有找到有關紀錄片的內容。

他雖然看不懂文字,卻能看懂圖畫,如果這部紀錄片大受歡迎,在報導上應該會出現林曉玲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