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牧府能做個調查,看看遼東有哪些作坊、商號是收購各種農產品的,一旦中原農業生產恢復,各大作坊、商號能否滿足需求?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糧食生產與加工行業才是關係民生和存亡的大事,我不希望遼東出現糧食生產出來卻不能有效轉化成相關產品的情況出現。如今遼東存在的糧食加工技術太低階,牧府必須加大在糧食加工產業上的投資,爭取早日取得技術上突破。”
農業規劃初步敲定,工商業相對而言變得簡單一些,畢竟冀兗豫徐四州是農業大州,自然將農業發展放在首位。經過商議,牧府初步增加鄴城、洛陽、許昌、信都、彭城五大新的區域商業中心。
而要保證商業中心建成並不難,只要保證各地道路暢通,增加各地物流聯絡,以五大城市的底蘊,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中原、河北一帶的商業中心。
誰也沒想到四州經濟規劃中竟是道路規劃最為簡單,只需將關中、幽州的道路延伸至中原即可。比如西起洛陽,向東一直延伸至青州青島港的陸上絲綢之路;北起幽州范陽,向南貫穿冀州、兗州,直至豫州汝陰城南北交通直道。
為了制定四州經濟發展藍圖,衛朔與諸位幕僚足足商討了大半月才完成。遼東首先在冀州按照藍圖進行調整,為了避免意外,衛朔親自行文各地官府,要求眾人務必按照規定進行經濟發展。
在這份四州發展藍圖上,遼東計劃播種玉米七百萬畝、紅薯一千萬畝、小麥三千萬畝、雜糧百萬畝。另外,還有水稻實驗田大概有十幾萬畝,這些試驗田幾乎遍佈中原各地,以便找到合適水稻種植的區域。
“諸位,冀兗豫徐四州固然是傳統農業地區,但該地區是幾乎全位於黃河中下游,是大晉內受自然災害危害最嚴重的區域。尤其在黃河兩岸,幾乎年年都會發生洪災。”
“因此,遼東需在四州境內大力整修水利設施,尤其要做好黃河兩岸的防洪問題。”
水利一直都是遼東極為重視的專案,包括衛朔在內的遼東人都很清楚,水利設施是否完善關係到農業生產能否順利完成,尤其在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古代,水利建設更是重中之重。(未完待續。)
第584章 南北運河
隨著四州經濟發展定下藍圖,各刺史府已將重心轉移到發展民生上,而發展民生自然少不了資金。
經過連續十年的和平穩定發展,牧府的財政收入已高達一千八百萬貫,而這僅僅是錢財稅收,還不包括收上來的糧食,僅從財政收入上看遼東已遠遠超過了所謂的‘太康盛世’。
其實不光在財政方面,遼東人口數量比太康元年的一千六百萬多出近四百萬人口。這多出來的人口,一大部分來自於遼東歸化的氐、羌、匈奴、鮮卑等各族胡人,還有少部分來自於各大世家隱匿不報的人口。
錢多了自然要花出去,四州刺史部分走了大部分財政預算,但即便如此牧府手中依然掌握著大量資金。
除了投資四州經濟發展外,衛朔最想投資建設的便是貫穿南北的大運河。若說西至玉門關東到青島的這條水泥公路,是聯絡遼東東西大動脈。那麼未來貫穿南北,聯絡黃、淮、長江等幾大江河、長達一千八百公里的運河,就是遼東加強南北聯絡的水上交通。
從去年戰爭開啟之前,轉運曹在牧府指派下已著手開始規劃南北大運河。其中考慮到北方形勢較為穩定,遼東首先打算動工開挖聯絡黃淮之間的大運河。
為了解決勞工不足的問題,遼東預計將從南洋‘徵召’十幾萬當地土著奴隸,以從事某些既危險又困難的工作。既然開挖運河這樣浩大的工程總是要死人的,為什麼不能將傷亡轉移到土著身上?反正又不是晉人,死再多也沒人關心。
開挖南北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