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民族吧?是不是苗族?”
之所以有這麼一問,是因為粟裕的家鄉是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侗族在當地佔全縣人口的一半左右。
不過,粟裕聽了毛主席的發問,卻笑著搖頭否認:“不是。主席,我們那個會同縣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也有不少漢族,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
粟裕將軍一生都認為自己是漢族。但就在粟裕將軍去世 5 年以後,即 1989 年,粟裕夫人楚青向組織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將粟裕及其子女等親人共八人恢復侗族成分。同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覆,粟裕將軍的侗族身份得以恢復。
非凡又問館長:“難道粟裕年代出去真的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嗎?”
館長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感慨,他說:“粟裕將軍自 1926 年離家走上革命道路,到 1984 年離世,整整 58 年沒有回過家鄉。儘管他曾幾次想回家看看,但都未能成行,回鄉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非凡追問道:“那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館長理了理思緒,緩緩地說:“首先,最根本的還是他有志在四方的胸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為了革命事業,他四處征戰,無暇顧及家鄉。其次來說,在解放前夕,在陳毅同志的主導下,組織上將粟裕的母親及兄弟姊妹接到了南京生活。這樣,粟裕將軍也少了一些對家鄉的牽掛。”
“粟裕將軍病逝後,他的骨灰一部分撒在了沂蒙山區的孟良崮山野,一部分回到了家鄉會同。這也算完成了粟裕想要回家的心願。”館長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粟裕將軍的崇敬和懷念。
就在大家沉浸在對粟裕將軍的思念中時,鎮上書記來了。
書記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全面介紹了近年粟裕故鄉人民發展多種經營,發展私營經濟取得的累累碩果。
晚餐很豐盛,非凡一行吃到了會同魔芋、會同臘肉、會同竹筍等特產。這些山村美味,讓他們大快朵頤。
採訪歸來,考慮到此次重在報道將軍故鄉的變化,非凡將採訪鎮上書記的內容成稿。
1997 年 8 月 7 日,非凡採寫的《粟裕故鄉的“大兵團作戰”》在女報頭版發表。
文章指出,粟裕故鄉的人們正開展經濟領域的“大兵團作戰”。
鎮裡圍繞“開發東西兩面山,發展南北一條線,山上建基地,線上辦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重點發展私營經濟,改變了落後面貌,今天的坪村鎮已成為湖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這場“戰役”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