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的位置由約亨這個海軍參謀部少將坐了。
不過說是海軍參謀長,實際上的基本工作大多數工作由副參謀長胡戈?馮?波爾上校負責。
波爾是一個十分得力的副參謀長,他和提爾皮茨一樣出身魚雷艇部隊,也同樣是魚雷攻擊戰術的倡導者,1890年擔任海軍國務秘書離開一線部隊,1894年約亨擔任海軍參謀長後將他調了過來擔任自己的副手。
波爾將工作處理的井井有條,讓約亨這個海軍參謀長有了相當多的時間去不務正業。作為一名下屬,有能力、肯聽話、能辦事,但是缺乏魄力和主見。一戰初期他作為海軍參謀長和海軍內閣首腦格奧爾?亞歷山大?馮?穆勒以及前任公海艦隊司令亨寧?馮?赫爾岑多夫一直是提爾皮茨最大的阻礙,而他和提爾皮茨的分歧很簡單,就是公海艦隊到底應不應該主動出戰。
服從於威廉二世,而威廉二世又捨不得自己的艦隊的情況下,他成為了浪費公海艦隊和英國皇家海軍決戰的最佳時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在這種束手束腳的情況下主動求戰,最終導致多格爾瓜洲之戰失敗而被解職的公海艦隊司令英格諾爾離去後。提爾皮茨失去了他在海軍中最有力的盟友,而德國海軍也從此變成了一支存在艦隊無所事事直到日德蘭海戰的爆發。
因此約亨對波爾的使用一開始就明確了,一個副職。而且他也一定能做好一個優秀的副職。
而約亨現在則讓波爾協助自己,以提爾皮茨遞交上來的報告為依據。制定德國海軍接下來發展方向,而成品就是現在擺在腓特烈三世桌子上的這份《海軍總參謀部第9號戰略與戰術備忘錄》。
這份原本在1894年就應該由提爾皮茨提交的備忘錄現在經由約亨之手擺在德國皇帝的面前。
“攻擊性潛能?”腓特烈三世斟酌著這個詞語,有些疑惑地問到:“你希望我們的海軍的總體戰略從防禦轉向進攻?”
“不是的,父親,我們的海軍依然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海岸線而存在的,只不過這次的日清戰爭證明了一點,那就是被動防禦在海戰中是沒有價值的。這一點和陸戰不同,只有徹底擊潰對方的艦隊才能保證制海權。想要依靠其他手段保證制海權是不可能的。
因此海軍必須擁有進攻性,這種進攻性並非指我們的海軍的戰略改變了,而是我們的為了實現戰略採用的方法改變了。”
“為了保護我們的海岸線,因此主動進攻是嗎?”腓特烈三世接著說到:“繼續說下去,你的理由。”
“海戰和陸戰不同,陸戰可以依託建設完備的工事進行防守,防守方可以承受數倍於己方的敵人的進攻,因此防守方有優勢。
但是海戰不同,海戰沒有防守之說,艦隊都是在運動的。沒有有利於自己的地形和工事,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戰艦的效能和水兵的素質,所以海戰只有進攻!”約亨慷慨陳詞到。
“你這是英國人的海軍建軍思路。而我們的主要精力並不在海上,這一點你應該清楚的,約亨。”腓特烈三世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對海軍有著極大的熱情,德國的發展也的確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此腓特烈三世也是支援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德國海軍會成為一支進攻性決戰型海軍。
“是的,父親,這的確是英國人的海軍思路,但是無疑他們的思路是正確的。現在世界上主流海軍思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法國人的,一種是英國人的。
法國人認為。破壞敵人的通商航道比消滅敵人的軍艦更有利,得到敵人的殖民地比消滅敵人的艦隊更有利。不打無把握的仗,集中全部優勢兵力再進行攻擊。
而英國人則認為,消滅了敵軍艦隊就能控制通商航道,消滅了敵軍艦隊就能夠控制敵人的殖民地,沒有必要集中己方所有兵力,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