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被淹(注3)。不過考慮到北洋水師的活動範圍,這點缺陷也就馬馬虎虎了。而且由於幹舷不足,因此原本在濟遠上試用側舷旋轉魚雷發射管也只能變回艦艏水下魚雷發射管了,而且誰然艦體中部輪機艙上的穹甲得到了加強,但是覆蓋艏艉的穹甲和炮臺圍壁皆不如濟遠。而以濟遠號為原型的新式巡洋艦也適當加強了火力和航速,而降低了防護。
最終兩種型號的巡洋艦確定設計標準:
稍大一些的型號,長91米,寬13米,吃水6。1米,標準排水量3258噸,滿載排水量3839噸,裝備4門210毫米35倍徑克虜伯鋼箍後膛炮,艦艏艉各裝一座雙聯裝帶罩露炮臺,6門150毫米35倍徑副炮分別安裝在艦體兩側突出的耳臺之上,另裝有47毫米哈奇開斯速射炮10門,在兩舷分散佈置。艦艏裝有1具380毫米旋轉魚雷發射管,採用全面覆蓋的曲面穹甲,中部重點區域100毫米,艏艉50毫米,複合鋼面裝甲,炮臺圍壁裝甲100毫米,使用8臺圓形鍋爐,2臺立式三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航速17。5節,續航力為3000海里/10節。
而濟遠改進型,規格與濟遠號相同,不過標準排水量上升到2800噸,滿載排水量3300噸,艏艉主炮、哈奇開斯速射炮和魚雷發射管佈置不變,不過側舷增加了2門150毫米35倍徑炮,同樣安裝在耳臺上,而穹甲中部厚度不變,艏艉下降到50毫米,炮臺圍壁裝甲下降到100毫米,航速提升到17。5節,續航力下降為3000海里/10節。
兩種設計報價分別為700萬馬克和560萬馬克,相當於35萬英鎊、28萬英鎊,摺合133萬兩、106萬兩。
李鴻章對此十分滿意,不過由於囊腫羞澀,最終只訂購新型巡洋艦1艘,另訂購濟遠改進型2艘。不過此時喜從天降。由於基隆、大陳兩場海戰大勝,而朝鮮事變中北洋水師又震懾了日本。朝廷內部的海軍熱潮還未褪去,經李鴻章在朝中百般周旋,清政府最終同意增加訂購一艘大艦。
而如此巨大的訂單讓德國政府喜不自勝,經過協商,最終決定此次訂單雖然不能在價錢上給與優惠,不過可以贈送兩艘正在建造的魚雷艇(注5)。為了能儘快完工,也為了平衡國內其他船廠,最後將兩艘濟遠改進型交給了但澤碩效造船廠建造。
1885年11月底,駐德公使許景澄分別與伏爾鏗船廠和碩效船廠簽訂訂造合同。4艦總計花費2520萬馬克,相當於126萬英鎊,摺合白銀479萬兩(注6)。
4艘新艦分別在1885年12月陸續鋪下龍骨,隨後,裝備210毫米艦炮的新式巡洋艦被命名為致遠級(注7),首艦致遠號,同型艦靖遠號。而濟遠級改進型被命名為經遠級,首艦經遠號,同型艦來遠號。
致遠級的開工建造,也讓北洋水師擁有了可以力壓幾個月前剛剛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下水的日本海軍浪速級的新式巡洋艦。至此,北洋水師未來主力“八大遠”中的7艘都與歷史中的形象有所不同了,而且效能都有所提高,且都出自德國船廠,防護一流自然不必多說。這些師出同門的戰艦,未來將會在遙遠的東方大洋上,展開血與火的生死拼殺。
清國訂購新銳戰艦,朝廷上下滿懷期盼,望北洋水師如虎添翼,震懾宵小。德國獲得鉅額訂單,而且擊敗英國獨佔清國4艘巡洋艦訂單,更是讓德國造船廠的聲譽大幅提高,可謂名利雙收。英國人這邊機關算盡,手段盡出,最終也不過落的個為人添嫁衣的結局。真算得上是“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而日本這邊聽聞北洋水師又向德國訂購4艘新艦,人人自危。中法海戰定鎮二艦勇不可擋,這遠東第一鉅艦實至名歸。更兼超勇、揚威兩次趕赴朝鮮震懾日本海軍。浪速、高千穗兩艘3700噸新式巡洋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