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也就有可為之處。
倒底丁大侯爺的所為怎麼著也有些讓人髮指,皇帝就算有偏有向也要講個公義道理的。
皇帝倒沒有想到紫萱會說出這番話來,此時想想當年紫萱所為雖然有些強人所難,可是丁大侯爺的確是男未婚,連訂婚也不曾,事後紫萱也為丁大侯爺的心上人求了一個貴妾的名份;如今紫萱認錯且為丁家求情,實在是讓他有些感動的:這個女子也不是那麼不通情理嘛,看來壞得應該是丁家的那個什麼芳姨娘了。
“那個芳姨娘,還要交給紫萱處置——去留全由紫萱來做主,你丁陽不得有半句異議。”皇帝當即再次為紫萱做主。
紫萱聞言低下頭微微一皺眉頭,一時間沉吟著沒有馬上再開口求懇皇帝做主和離:發生的事情都說了,她的母親也抬了出來,哀求也哀求了,皇帝可不是能任其步步緊逼的人啊。她有些為難的目光正好和水慕霞對上,水慕霞對著她微微的搖了搖頭,只是這次紫萱真得沒有看懂水性楊花想說什麼。
丁陽原本聽到皇帝要把芳菲的貴妾免掉,連身上的傷痛都忘了,呆呆的張著大嘴說不出來話來,他哪裡會想到皇帝會當真發作併發落他呢?其它的也就罷了,打廷杖他也認了,最讓他不能接受的就是芳菲的名份:他所能給芳非的只有個妾位,如今皇帝開口又把貴字抹了去,這讓他怎麼也接受不了。
聽到紫萱開口後他幾乎想大吼幾句,倒底是在金殿之上他才忍住了;聽到紫萱話中有為丁家開脫的意思他的心猛得一鬆:他知道,最能保住芳菲貴妾名份的人就是紫萱。但是事情卻出乎他的意思料,皇帝聽完之後不但沒有改變心思還要把芳菲交給紫萱處置,那芳菲還能有活路嗎?
“皇上開恩,皇上,不關芳菲的事情,當年臣……”他再也忍不住的叩頭為芳菲求懇,因為他實在是不能再讓芳菲受如此天大的委屈。想到芳菲那雙善解人意的眼睛,他能猜到芳菲會對他說什麼,定不會責怪他一點兒肯定會說無所謂的,只要能伴在他身邊足矣。只是,他豈能再對不起芳菲?當年兩人的海誓山盟啊。
倒是丁侯爺的話讓紫萱的精神一振,此時她的哀求反倒不如丁大侯爺對芳姨娘的關愛、寵愛、不顧一世更能讓皇帝明白她和丁陽和離的必要;她在心裡加了一句:“丁陽啊,你可要讓皇帝、讓世人都知道你是多麼痴情的人才可以。”
她開口了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丁家、為了芳菲:“皇上,當年就是臣女的錯才讓芳姨娘委屈了三年,不管三年來芳姨娘做過什麼,倒底是臣女當年不知道芳姨娘和丁侯爺已經兩心相許之故;所以,臣女斗膽請皇上開恩。”
紫萱一直認為本尊當年介入丁陽和芳菲不對,是因為她是二十一世紀的人,男女平等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可是眼下卻是封建王朝的時代,芳菲和丁陽當年一無媒妁之言,二無父母之命,說得好聽些就是兩心相許,而世人一般對此會用私定終身四個字。
當然,在紫萱看來這也算不得大事兒,可是在眼下出了這等事情女兒家的名聲壞了,不要說嫁人不嫁人的,事情鬧得不大就只能出家做姑子,事情鬧得大了,嗯,就要過宗祠受家法,十有八九一個不貞就能逼得芳菲當年就懸樑自盡。
也就是說,當年之事芳菲和丁侯爺二人私定終身沒有回明雙方父母:至少表面上是如此,錯得是他們而不是本尊紫萱;而紫萱當初為了芳菲向皇上給芳菲求一個貴妾的名份,那是保住了芳菲的名聲。
此事,皇帝當年知道,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和太后勸本尊紫萱改變心意,而不是不同意紫萱的所請了;因為芳菲的事情,不能擺到桌面上來說——被人知道芳菲就真得不用做人了。
紫萱原本不知道這些,醒來這麼久聽琉璃、珍珠兩個丫頭說話,還有什麼不清楚的?此時她提起當年的事情再三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