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一轉眼就是兩年後。
曲潔靠著每年大火綜藝和大火影視劇,都是自家出品的絕對優勢,也花了兩年時間,才逐漸將自家企業的內部規矩,潛移默化的轉變成為娛樂圈規矩。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大多數人都能接受,也都願意遵守,畢竟這些規矩對於絕大多數藝人是友好的,利益有所損失的只是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人罷了。
但那一小撮人不過流量而已,在資本面前翻不起什麼浪來,也無傷大雅。
新規矩內容很多,改變也很多。
但主要就在於三點。
一是幫扶練習生和弱勢藝人。
曲潔牽頭組建了一個工會,每年投入一定資金,專門幫沒有保底工資,或保底工資低於本地最低工資,同時既沒工作,也沒其他收入,更沒有辦法解約轉行的那些練習生藝人們打解約官司。.
更簡潔的來講就是,幫那些被騙籤合同,結果簽了賣身契,簽約公司純粹想靠賺解約金維持收益的人員打官司。
同時還會盡可能找那些公司存在的問題,想辦法將這些娛樂圈的垃圾,壞了一鍋粥的老鼠屎清出去,當然了,如果能把那些老闆送進去的話就更好了。
另外就是,娛樂圈的其他問題,曲潔辦的工會也會受理,比如某某藝人幹了一年活,分成一直不到賬,或者一直被用各種藉口剋扣,又或者分成比例太低,甚至於公司的稅都得藝人來繳納。
這些都可以找到曲潔那邊。
算是有了一個主持公道的地方。
二就是片酬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曲潔沒有一刀切,經過一些過渡和實際操作之後,形成了一套相對公正且完善的,藝人片酬自選規則。
前面那些片酬不能超過總投資的百分之多少是已經定了下來的,後來因為考慮到一些有流量的藝人,即便演技稍微差點,但確實能透過粉絲給一些影視劇和綜藝帶來更多的人流量以及收益。
所以曲潔最終在片酬方面引進了一個永久分成制度,就是演員除了可以選擇先前定好了的固定片酬之外,還可以選擇分成制度,片酬佔總投資的百分之幾,就能獲得百分之幾的分成份額,而且這個份額是永久有效的,就是說十年後,這部劇每年還能有一千來萬收入。
選擇分成的演員。
同樣還可以獲得對應比例的分成。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演員拍出了部十分經典,能夠賺幾十年錢的影視劇,即便退圈,那也是能夠靠劇吃一輩子的。
跟過去那種拍完了,拿到片酬,劇能不能上映都無所謂,真真截然不同。
至於三,就是肅清計劃。
計劃核心就是在於儘可能杜絕水軍抹黑,胡亂炒作,流量造假等等一系列問題,對所有資料都進行脫水化處理。
計劃初期,曲潔有考慮到其他網站和娛樂公司不配合的問題,所以她並沒有去跟那些娛樂公司和網站交洽,而是直接創辦了一個娛樂圈藝人資料網站。
網站包含了如今娛樂圈所有有名有姓的藝人,以及他們的所有***息。
最重要的是是真正的資訊。
而不是造假的資訊。
比如某藝人官方身高是一米八,實際身高是一米七二,那曲潔網站上面記錄的就是一米七二,某藝人某某網站有六千萬粉絲,實際上五千一百多萬都是假的,那曲潔網站上面記錄的就是八百多萬真實粉絲,所有資料都十分詳實。
是人工智慧收集整理出來的。
而曲潔這麼搞,剛開始確實引起了軒然大波,但隨著不斷有網民確認曲潔提供的這些資訊真實不虛,網站熱度無疑越來越高,信用度
之類也越來越高。
特別是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