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也怠慢,連忙安排差役下去辦理。
那些手下的差役動作很快,一會工夫,就將香燭擺好,張士信見通知的將領還沒有過來,他也耐煩久等,衝著旁邊的徐達說道:“我們兄弟也不用擇什麼時辰了,就請向大人為證,我們倆就在這集慶府衙結拜,徐達兄弟,你看如何?”
徐達先前以為張士信說說就算,他也是激動非常,因為那已經讓他大為感動了。他畢竟沒有想到張士信真是當真要結拜,想到結拜之後的事情,他一時也呆住了,半晌沒有說出話來。
張士信見徐達在那裡半天沒有做聲,以為他不太滿意,乾咳了一聲,喊道:“徐達兄弟,我這也是
第一回與人結拜,大姑娘上轎,那是頭一回,也有許多不懂的事情,我看你不是見怪了吧?”
他將眼睛一瞪旁邊的集慶知府向文才,那向知府也是機敏的人,扯了扯徐達的衣服,連忙答腔道:“徐將軍,張大人問你是不是不滿意他的安排,你是不是有別的意見呢?”
他自是不敢稱呼張士信為張將軍,由於張士信是實際的平江主事人,卻是沒有什麼正式的稱呼,他也只好稱作張大人,這也是向知府為人細心的地方。
張士信親自挑選的人,自然差不到哪裡去,他最喜歡向知府的,也是這向知府為人細心,深通民生治理和政務清楚的緣故。
可惜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鎮守集慶的大將,此次元人大軍壓境,才會顯得較為緊張,畢竟連他自已處在這種位置,也沒有參加過這種和二十萬大軍會戰的戰鬥,更加不要提下面的各級將領了。
集慶城自是有足有五十萬軍民,全城人等皆能動員的話,加上又是守城作戰,尚有可以有元人大軍一拼之力,但畢竟還是缺少能打大仗惡仗的將領,無形中就吃虧不小。
他本來先前初見到徐達的時候,心裡就想到這點干係,後來就心裡非常喜愛他的性子,再後來聽得徐達的平生志願,心中更是讚賞。他這才作了大膽的決定,顧不得他是那濠州朱元璋的手下大將,也要和徐達結為異姓兄弟了。
徐達被向知府一扯之後,也醒悟過來,見那張士信還在等他回話。他忙答道:“在下只怕是高攀不起呀,而且朱元帥那裡只怕也不好交待!”
他自是記起朱大帥為人雖似寬厚,實是極為記恨,常常因為小小事情得罪了他後,就不念舊情,喊打喊殺的,旁人不清楚,他卻是和朱大帥從小一起長大,自是深知這些道理。
其實他心裡是願意有張士信這麼一個毫爽的大哥,雖然和那朱大帥也曾經結義,那知等得他成為大帥後,卻是再也不曾提起,自是心裡了也有些不滿。
徐達哪裡見過有像張士信這樣的,根本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居然就剛剛見面,不過一起多說了幾句話,就要義結金蘭,這中間的分別,徐達心中自然分得極為清楚。
可是這些話,要讓他說朱大帥的壞話,他為人忠厚,雖是心中雪亮,這等話卻是怎麼也說不出口,只好暗暗提醒張士信,不要忘記他是朱大帥下的大將。
張士信可不知道徐達心裡有這麼多想法,只是一味的勸徐達答應下來,說是朱元帥那裡自有他派人去解說。那向知府也在旁邊幫腔搭話,可徐達卻是怎麼也不肯答應。
三人正在二人勸說,一人推辭的時候,他們這邊軍令下去,集慶城裡的大小將領也迅速聚集起來,來到了府衙門口。
大家見到他們三人在一起,看出是向知府,徐達,當然也還有認識張士信的,他們各自心中吃驚之餘,都是一頭霧水,不明白他們在此爭論些什麼,互相你看我,我看你的,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倒是張士信一見眾人已經進來,也就不再勸說徐達,讓向知府開始開衙議事,先討論當前形勢。
原來除了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