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酒這種東西,在這個年代算是一種很普及的酒了。姜藏月的父親,喝過很多自己家裡釀的酒,都是那種傳統的小作坊,釀酒自己售賣,或者自己喝。
姜藏月的父親以前也釀過酒,知道高粱酒怎麼弄。首先就是選擇優質的高粱作為原料,確保高粱乾淨、無雜質。將高粱清洗乾淨後,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吸水膨脹。浸泡好的高粱放入蒸鍋中,用大火蒸煮至熟透,一般需要1-2小時。將蒸好的高粱取出,放涼至室溫。然後加入適量的酒麴(一種發酵劑),攪拌均勻。將攪拌好的高粱放入酒缸中,密封儲存,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發酵。
這個放置的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一些,酒的味道就會更好一些。一般放置大約七天到半個月,也可能是一兩個月。當然了,如果酒很多,在缸裡放個一年半載,最後密封存在地下埋起來,就會更加好喝。
不過這個就不太適合大規模做了。
普通人家一般也就弄個幾十斤酒,逢年過節或者有喜事之類的,招待一下賓客用。
農村,大魚大肉並不多,所以人來客往的,這個酒就很重要。
哪怕一個鹹鴨蛋,或者一碟子鹹菜,哪怕是幾個花生米,只要有酒,就是好的。
就這麼的,汪瀚文把酒給了姜藏月的父親,姜藏月的父親喝了之後,也給出了意見。
由於汪瀚文家用的是機器,機器釀酒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如何確保酒質純淨就是個大問題。
首先,今年由於發了水,附近的高粱不太好。所以這個原料清洗破碎這個過程就特別重要。
而且姜藏月的父親建議汪瀚文去外地買回來一些高粱用,畢竟本地高粱雖然好,但是發水的時候泡過,品質不太行。這樣的話,人們賣糧食的時候,不可能因為被水泡過,就不賣了。
但是這個高粱裡,就會有特殊的味道,也是影響汪瀚文的酒的主因。
其次,姜藏月父親聽了汪瀚文的介紹,就是覺得汪瀚文這個酒,在高溫這塊不太好。由於是用電,並不是用的木炭,酒裡就少了那股子原始的木炭的味道,所以會差一些口味。
汪瀚文覺得姜藏月父親說的對,兩個人吃了一頓,喝的是醉的不行。
從那天起,這個汪瀚文是隔三差五就開姜藏月的家。表面上,是和姜藏月的父親研究如何提高酒的品質,但是多數的時候,都是過來看一眼姜藏月。
這種事,姜藏月又不傻,能看不出來?
這事兒啊,姜藏月心裡跟明鏡似的,能看不出來嗎?但她也沒直接點破,就是覺得汪瀚文這人挺有意思的,每次來還都帶點小禮物,有時候是花,有時候是點心,挺細心的。
不過啊,姜藏月還是想給汪瀚文個教訓,讓他明白自己的感情不是隨便玩玩的。所以啊,有一次汪瀚文來的時候,她就故意表現得挺冷淡的,對禮物也就禮貌性地說了一句謝謝,沒多熱情。
汪瀚文呢,一看這架勢,就知道不對勁兒,但他也沒急著走,還是試著聊了聊酒的事兒,想緩和一下氣氛。
“藏月啊,你爸最近怎麼樣?那新釀的酒他嚐了沒,覺得怎麼樣?”汪瀚文試探著問。
姜藏月笑了笑,說:“我爸挺好的,那酒啊,他說還得再放放,時間到了才能喝出味兒來。”
汪瀚文一聽這話,心裡就有數了,知道姜藏月這是話裡有話,不光是說酒,也是在點他們之間的關係呢。
後來啊,汪瀚文就來得更少了,但是倆人之間的交流卻多了。他開始寫信,或者約姜藏月一起參加些文化活動,慢慢地,倆人的關係就自然多了,不像之前那麼刻意了。
時間一長,姜藏月也慢慢覺得這個汪瀚文不是那麼令人反感。
時間就像那條靜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