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進度提高了許多。徐光啟這老傢伙甚至整天窩在閱讀室裡面審稿,若非每天都有出去走走,而且營養足夠,只怕身子早跨了。
就這樣,直至初秋,這些文稿才一步步分門別類,評選除了第一批獲獎名單。
對於好的作品,立刻開始印刷出版,對於不好的,也會專門寫一個點評,告訴他不好在哪裡,應該如何改進。如此寫得好的人有收入,寫得不好的也有一個磨練文筆的機會,倒也算是一個雙贏。
書籍上市,幾乎是在文化交流會召開前十天開始陸續發表。
如今大秦人的生活水平不低,文化生活相對匱乏,正是需要些娛樂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少人已經可以簡單的看明白一些日常的話語,而且小說出版社也要求最好用白話文來寫,所以不少人都看得懂上面寫的是什麼。
於是,書籍尤其是小說徹底暢銷,小說這種文體也成為了大秦的標誌性文體。
這些書籍最後不僅在大秦的地盤裡熱銷,甚至其他地區有點錢的也會買上一些來看看,最後出版社也賺了不少。仔細一算,果斷是賺了個缽滿盆圓。
文化交流會的廣告商也已經洽談完畢,對於這種全華夏性的交流會,廣告位被爭奪得非常激烈。最後主辦方計算了一下廣告收入和預算支出,結果發現就算支出部分比預算提高一倍,這次交流會也是大賺特賺。
可以說若非張弘斌提出,只能一年或者三年舉辦一次,以表現其重要性。
否則按照主辦方的意思,就算天天辦也可以啊!
最終,眼看深秋到來,果然是天下士子紛紛響應這次邀約,從各地來到了秦國。
他們也很好奇,傳說中的秦國,是怎麼樣的一個蠻荒國度。其中,自然包括了那篇《華夏文明最匱乏之地》的撰稿人——蘇州崑山人顧炎武。
第6章 顧炎武見聞
這是顧炎武第一次離開江南,或者說第一次進入到一個不屬於大明的異域之中。
陝西和山西,這兩個曾經屬於大明的省份,如今已經是別人的地盤。顧炎武此番應邀前來參加秦國所謂的文化交流會,他就是想要看看這個只懂得實利的軍閥,到底把這兩個地方建設成了什麼模樣。
這幾天到處都在戰亂,或者說大旱一直持續不斷。江南一帶還好,至少雨量還算充足,再加上龐大的江河系統,使得江南並不存在缺水的情況。但越向西,乾旱的情況就越嚴重,有些地方那是赤地千里根本找不到一滴水的存在。
沒有水,自然也種不了東西,百姓在生死之間只能存在兩個選擇,一個是死在這裡,一個是逃到別處。
曾幾何時,他們更習慣逃向江南,逃到大明的懷抱之中。但是如今,他們也有不少的人,選擇進入秦國。
顧炎武一路所見,都是乾旱的土地,已經半風化的植物,以及逃荒的百姓。很多人願意逃到秦國也不願意南下江南,這讓顧炎武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不能停下來問問這些難民,因為已經皮包骨的他們,已經到了什麼都會吃的地步。一片葉子他們都會非常美味的吃進肚子裡面,更別說是人這種同胞了。
年輕的女子往往是第一個被吃的,然後是老人。到了最後不得不易子相食,為的就是活下去。
當時顧炎武是由秦軍護衛著趕路,這才在他們的身邊安全走過去。否則那幾匹馬那幾個白白胖胖,一看口感不錯的護衛和顧炎武,這幫傢伙豈會錯過?
“為什麼,秦國不派人支援他們一下?”顧炎武在路上詢問了一下護衛。
“大秦的乾旱比他們家鄉還要嚴重,誰來救救我們那裡的百姓?再說,顧公子您難道沒發現,在我們的身後一直跟著一支軍隊?他們不敢得罪大秦,但是他們對付這些難民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今天把物資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