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與江青結婚,50歲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56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終於**成功了。
第六章 《死水》一詩的形式:和諧的有機體 第二十節 陌生化語言
詩歌語言不同於日常語言,它給人一種陌生的感覺,帶來理解上的一定難度,它是日常語言的扭曲和變異,不僅如此,陌生化語言還能給人豐富的審美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去理解這些語言投射的意義。陌生化語言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它讓人從日常語言的實用性中解放出來,有距離地欣賞其中蘊涵的美。《死水》一詩大量運用陌生化語言,讓讀者從不同角度理解死水的審美意義,如“破銅爛鐵”、“剩菜殘羹”、“翡翠”、“桃花”、“羅綺”、“雲霞”、“綠酒”、“白沫”、“大珠”、“小珠”等,這些陌生化語言引起了讀者的審美相像,讀者必須具體化每一個陌生化語言,才能理解這些詞語共同創造的客觀情境,把握作者的情感,欣賞這一死水圖構造的獨特的美。正如英伽登所說:“從一系列這樣的情境中我們就瞭解了許多事物——它們處於各種各樣的互相聯絡之中——的命運。這樣,在閱讀過程中,一個包括事物、人物、現象、事件的自足的世界,一個有著自己的動力和情感氛圍的世界就顯現出來了。所有這些都是透過作品中所描繪的客體產生的。”詩人正是用陌生化語言描繪了死水這一客體,讀者必須在積極閱讀中,運用首創性和能動性的思維來“理解這些詞語投射的句子意義,理解它們的物件並同它們進行一種交流”。
本來是一溝死水,詩人卻用陌生化語言把它定得活靈活現。“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油膩織一層羅綺”,“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我們必須發現句子中的不定點加以填充,因為陌生化語言留給我們充分的審美想象空間,我們必須能動地具體化這些物件,翡翠、桃花、羅綺、雲霞如此美的事物卻用來形容死水的特徵,其內涵十分豐富,用美來寫出了死水的醜,死水中的破銅爛鐵在詩人眼中汙穢不堪,但詩人用陌生化語言寫得很美,卻呈現了這些物件的醜,達到了很強的審美效果,給人一種驚奇感。
日常見到的事物引不起我們對它們的感覺,見怪不怪,見醜不醜,見死不死,中國當時的境況猶如死水一般但人們難以覺察出它的程度和後果,詩人採用陌生化語言正是把這一習以為常的境況反常化地描繪出來,給人一種震懾,原來中國竟成了這個樣子,“死水酵成一溝綠酒”,呈現出中國的令人難以忍受的真實的一面。陌生化語言達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從情感上給讀者一種觸動,暴露了中國的真實境況。陌生化語言使我們與事物拉開了距離,在一定的距離外才能審美地理解客體,理解物件的真。
詩人寫此詩時剛歸國不久,沒想到日夜思念的“如花的祖國”竟充滿了黑暗和*,引起詩人內心強烈的震懾,這一震懾透過陌生化語言強化了審美效果,也自然引起讀者的心靈觸動,引發共鳴,陌生化語言使人清醒地意識到了黑暗的舊中國的本質特徵——死水。
第六章 《死水》一詩的形式:和諧的有機體 第二十一節 隱喻
現代詩歌的重要技巧之一就是使用隱喻。隱喻的兩極即喻旨和喻體,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隱喻的兩極差異性越大越有張力,如果沒有差異性也就用不著隱喻了,同時隱喻的兩極又具有某種內在的相似性,否則隱喻也失去了意義。詩人人聞一多把黑暗的舊中國與死水相比較,二者距離很遠,前者是國家,後者是事物,國家的特徵用事物來隱喻,就顯得十分生動有力。假如詩人僅說:這是一個黑暗的國度,那麼整句詩顯得平淡無奇蒼白無力。同時黑暗的舊中國與死水共同的特點就是*、僵死、渾濁和黑暗,沒有相似性就無法隱喻,舊中國是一個抽象物,而死水是一個具體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