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說,開挖一座大中墓穴,少著一年,多著三年五年的也屬正常。而一個盜墓行家盜墓,一但確定墓穴槨室的位子,也就三五天結束一次盜墓行動。留於後人的除了槨室古董被盜之外,至少還能看到墓穴當初建造時整體結構。官挖就不同了,雖然日後可以向後人展示墓室古董,但大面積的開挖,留於後人能看到的墓穴建築,真實的僅限於圖片之中,其它的都是仿建品。

若說各各時期建墓標準,這對於我這學考古學的學生來說,還是說得上來一些的。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這是標誌。唐墓是墓磚搭起來的,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而有墓磚的漢墓並不常見(大墓除外),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木方。明清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以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七輻七券墓頂)非常堅固。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盜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尤其是漢墓、西周墓歷史久遠,標誌難尋,先有一個找地方的過程。確定好位置、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也就是確定年代)然後才能做好準備、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盜掘完成。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後在“左肩右腳”找東西,然後到耳室(東倉西庫)蒐羅,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不顧。“看地形”時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嶺漢埋坡”等古代盜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為“圓”型坑,這就是所謂的“古方近園”。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今所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國應用科學考古方法發掘的最大的墓葬。這座古墓發現盜洞247個,其中有10數個盜洞直接打入槨室。

幹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佈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人結成團伙的是少數,一個人單獨乾的更少,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顧不過來,而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開始時一個人挖洞,另一個人清土,同時望風;以後一個挖進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隨葬品。這兩人多為有血緣親戚關係(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關係的較少,這也許是幹盜墓這營生畢竟見不得人,老子即便幹上這個不光彩的勾當,也要維持做父親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兒子一塊幹,做兒子的後來發現了也裝著不知道。兩人合夥為什麼要找有血緣的親戚呢?這是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圖財害命。就是說,洞下的人把活幹完將財物都傳遞上去了,他就會拍拍巴掌或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見財起意,當洞下人快上來時猛一鬆繩子,洞下的人冷不防從四五米以上的距離跌下去,骨折、受傷動彈不得,洞口的人又趕緊把提上來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無疑。

大約過了十幾分鍾後,見羅圓圓拉開車門,滿臉不屑地跨進車內。見氣氛有些僵硬,我很是認真的看著她道:“怎麼啦圓圓姐,你的臉色很難看?是誰來的電話?”

“我男朋友,”一屁股坐下來的羅圓圓,繼續低著頭,但語氣已經帶著點哭腔。

見羅圓圓開啟一罐啤酒,我也是微微一愕,迅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