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必須依據所觀察到的資料,但是,我們既不應該像蜘蛛,只是從自己肚裡抽絲結網,也不可像螞蟻,只是採集,而必須像蜜蜂一樣,又採集又整理。老子就是如同蜜蜂,既採集又整理,將經驗知識經邏輯思考系統整理而為〃道〃,從而知曉了天下之然。
意譯
善於建樹者,其所建樹不會被拔除毀廢人亡政息;善於抱持者,其所抱持不會遭朝秦暮楚脫離丟棄。子孫秉承此道,能使之身安事遂,故而可保祭祀世代不絕。
能把此道貫徹於自身,他的德可謂純真;貫徹於全家,他的德可謂有餘;貫徹於全鄉,他的德可謂久長;貫徹於全邦,他的德可謂豐厚;貫徹於天下,他的德可謂普遍。
所以,要以體察自身來理解他人,以體察自家來理解他家,以體察自鄉來理解他鄉,以體察己邦來理解他邦,以體察天下的事物來理解天下的道理。
我是如何知曉天下道理的呢?用的就是這辦法。
原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註釋】道者,萬物之奧:道是天地萬物生成變化的奧妙之所在。奧:奧妙、主宰。善人之寶:善人所持之寶,意謂〃道〃是善人所遵循的方法、原理。寶:法寶、珍寶。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人賴此也可得以安保。
一般學科只是研究社會現象的一個側面或一個層次,面對社會萬物這一錯綜複雜的系統,無法給予有力的全面的解釋。而老子的道指出的卻是宇宙物理與人事必然法則的因果律,是事物的總法則。自然界的事物都擺脫不了總法則的規矩,事物順道則生成,逆道則敗亡。因此,人與天地萬物皆循道而為。善人因與這客觀法則能合其德,有求可得,故可謂是善人之寶;不善人明道後改過遷善,不敢再胡作妄為,以致也能得以安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註釋】市:買,取。加:見重,增益。
美好的言談可以獲得尊重,美好的行為可以見重於人。人群中有那些行為不端的,是因貪慾和惡習矇蔽了天性良知,哪能就此就拋棄他呢?而應該加以感化。孔子說:〃有教無類〃〃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也,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漫談】在哲學家斯賓諾莎看來,一切罪惡皆起因於無知;他會〃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他會教育你避開罪惡本源………眼界狹隘,他會勸你即使遇到頂大的不幸,也要避免把自己關閉在個人悲傷的天地裡;他會要你把罪惡和它的原因關聯起來、當作整個自然大法的一部分來看,藉以理解這罪惡。他相信〃憎〃能夠被〃愛〃感化,他說:〃憎受到憎回報則增強,但反之能夠被愛打消。為愛所徹底戰勝的憎,將轉化成愛;這種愛於是比先前假使沒有憎還大。〃 羅素說:“我但願真能夠相信這說法,不過,此人必須是在不肯以憎恨相報的那人掌握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因未受懲罰而感到的驚訝可能還有勸善規過的效力。否則,只要惡人還有勢力,你對他盡情表白不恨他也無大用,因為他會把你的善意歸因為軟弱或不良動機上。
故立天子,置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