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後,又修建了龍門石窟。
從五代到隋唐,龍門石窟的建造過程持續了700多年,修建了2300多個窯窟,10多萬尊造像,其中最出名的是唐代開鑿的盧舍那大佛。
聞晴先去的是西山石窟,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石像,華麗的頭冠,靈動飄逸的袈裟,但很多佛像只有身體,佛頭缺失了,這些石像被損壞的時間不一,原因也各不相同,都在述說世事艱難,美好的事物被破壞總是那麼令人心痛。
東山石窟儲存得相對完好,它主要開鑿於唐代,比較出名的是擂鼓臺三洞、看經寺、四燕洞和二蓮花洞,洞窟頂上的蓮花藻井雕刻細緻,周圍飛天環繞,十分精美,還有千手千眼觀音、各種佛像,代表了當時最高石刻藝術水平,裡面不僅有佛像,還發現了歐洲紋飾、希臘石柱,可以說得上是博彩眾家之長了。
出了龍門石窟,聞晴就往市區行駛,她讚歎石窟造像的精美,又覺得其承載的歷史感過於沉重,心情十分矛盾。
到了市區,她把車停在一處路邊,現在汽車不多,也很難見到專門的停車場,路邊停車是常態,只要不影響別人就行了。
龍泉的很多建築都很有歷史風味,從沿街商鋪逛過去,找到一個花鳥市場,有賣貓狗的、賣鳥的,賣花木的,也有賣舊貨的。
聞晴對貓狗不感興趣,去到一家賣鳥的店鋪,看見籠子裡有鸚鵡、畫眉、紅嘴藍鵲、喜鵲,叫聲清脆,羽毛豔麗,她各買了三對,又買了幾個籠子,把鳥兒裝進籠子。
又走到賣花木的商店,現在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滿院子的牡丹,紅白粉紫,美不勝收。
聞晴一樣一樣地問店主,店主見她感興趣,加上店內人不多,就為她一一介紹,紫色的是魏紫,粉紅色的是趙粉,鵝黃的是姚黃,都是傳統名品,還粉紫色的醉貴妃,淺綠白色的白玉、墨玉、紫丁香、灰鶴等新品種,聞晴與店主講了價,把這些品種都買了二株,讓店主給搬上了車子。
聞晴開車走出一段距離,悄悄把鳥籠和花苗收進了空間,牡丹花準備回去後種到後山,以後可以做綠化。
:()穿越70之美酒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