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
(第二十說從火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想本身火力效能的發起,雖然可以厭離有欲的妄情,但並不是真正的離欲。而且這種方法,更不是發心初學者的方便法門,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
(第二十一說從風大種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身體內外風大種性,有時侯是動搖的,有時候是寂靜的,並非是絕對的無對待。既然動靜有了互相對待的作用,就不是無上正覺的大道,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第二十二說從觀空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人們眼前可以觀察到的虛空,是一種昏鈍晦昧的境界,這就不是正覺的空性,也不是覺性的空。這個虛空現象,根本不同於菩提正覺的性空,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第二十三說從唯識觀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觀察識性的作用,能觀察與所觀察的都是心識的現象。這個能觀與所觀的識性,又不是經常永住的。存心去觀察識性,這個有存心的觀察作用,也是一種虛妄的現象,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諸行是無常,念住無生滅; 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第二十四說從念性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的心念的業力,是念念遷流,本來無常的。心念的效能,元來生滅不停。前唸的因,引來後唸的果。後念又成因。前念為更前唸的果。所感受的果報,各自不同,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文殊菩薩又向佛作結論說,佛法出現在這個姿婆世界裡;婆婆是堪忍的意思,可以說這個世界多缺憾,能忍受諸多缺憾的意思。這世界上真實教化的體系,在於聽聞音聲的清淨功能。如果直取如來正定的三昧,實在要從清淨能聞的自性入門。)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要求達到離苦而得解脫的法門,最好的就是觀世音苦薩的修法。觀音菩薩具備兩種意義,一是代表觀世音其人的名號。二是代表觀察觀照世界上的音聲法門。這個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時法門。經過如恆河沙數之多的時劫,和像微塵數之多的諸佛國土,都已得到大自在的力量,以大無畏做佈施,給一切眾生以安樂的境界。)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觀世音菩薩與他的修持法門,第一就是他與一切眾生的自性妙音,即如天籟清越的梵音,與海潮等相似的大聲音。第二如果能夠信心勤修,加以體驗,依觀世音位持之力,用之人世,就可以救世,而悉得安寧。用之出世,就可以獲得自性真心常住的果位。)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門,此則圓真實。
(文殊菩薩重加證明地說: 正如觀世音菩薩所說的,譬如一個人清淨閒居的時侯,十方同時打鼓。這十處的聲音,同時都可以聽得到。這證明能聞聲音的功能,是真實普遍圓滿。)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眼睛雖然有能看的作用,但受到障礙,就看不見了。口與鼻的作用,也同眼睛一樣,都有一定的限度,也有一定的範圍。身體是須要接觸,才發生感觸的覺受作用,離了感觸,就沒有覺受。心思念慮,則憧憧往來,紛繁複雜,極不容易整理出它的頭緒。所以整個身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