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立很恭順,皇帝的脾氣很大,但這種大發雷霆怎麼看都是息事寧人的意思。這讓楊守立明白了,皇帝本身真的不想留著李昌符,一直不肯出聲的諸位臣公也是這個意思,根本就是一個過程。而實力最強的神策軍大將軍李茂貞也只是斥責了楊守立幾句,怎麼看,李茂貞嘴裡的嚴懲不貸好像都是一種形式。
一陣嚴厲斥責之後,神策右軍大將軍張造做起了和事佬,龍武左軍大將軍魏玉霆也站出來。
都在說情,都在體諒楊守立,作為皇帝親軍,這種行為好像不太過分,皇帝親軍就應該有皇帝親軍的樣子,不能失去皇帝陛下的威儀,不能讓地方官壓上一頭。文官們也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出各種建議,什麼對錯都無關緊要,關鍵問題是,所有的話題都是對準楊守立微不足道的懲罰問題,沒有人提起怎麼去安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
全部在針對李昌符,楊守立徹底明白了,李昌符自己不來請罪,一切都無可挽回。
臨時朝議,戴罪立功,罰俸,這是滿朝文武商議後,皇帝給予楊守立的懲罰。
令所有人不解的是,諸位大臣和武將離開皇帝的臨時行宮,皇帝則獨獨留下了李茂貞。
緊跟著,讓楊守立感到震驚的是。李茂貞果斷調兵京城,皇帝在神策軍士兵嚴密護衛下,帶著所有皇族和身邊的宮女、內官離開了臨時行宮,竟然住進了一處城內的軍營中。
一切都明瞭了,皇帝在整治京師的後路。這個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屬於最不穩定的一號人物,朝廷不能留著李昌符。皇帝在配合李茂貞,當然也是在拉攏,滿朝文武預設了,就看李昌符什麼時間被安上那個罪名了。(未完待續。。)
第220章 受夠了的後果很嚴重
心情決定著行為,李昌符終於受夠了。
六月六日,李昌符和楊守立在街頭互毆,在衝出鳳翔府城之後,李昌符沒有回過頭向皇帝請罪,也沒有向皇帝訴苦,他直接在六月七日帶兵來到鳳翔府城下。
“戴罪立功”的楊守立現在就負責防守鳳翔府城的南門,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李昌符也不客氣,直接就開始進攻。
鳳翔府城太小,這個名叫大安門的城門並不結實。
李昌符怎麼也想不到,鳳翔府城的城門竟然被他的破攻城車輕鬆攻破,神策軍的防守竟然如此不堪。
鳳翔士兵蜂擁入城,意料中的一場攻城戰竟然成了巷戰。敵軍入城自然要抵抗,以楊守立為首的軍隊“拼死”抵抗,頃刻間,城南到處是士兵在拼殺,喊殺聲震天動地。
混亂的廝殺讓李昌符終於有了些意氣風發的感覺,皇帝怎麼樣?神策軍又怎麼樣?還不是讓自己打的狼狽不堪,如果。。。快一些,說不定還能把皇帝活捉。
喊殺聲響徹鳳翔府城,正在感覺解氣的李昌符突然發現鳳翔府城內升起一股濃濃的煙氣。
起火的位置好像在城中心,那裡應該是皇帝的臨時行宮和李昌符的府衙所在位置,李昌符有些納悶,難道城內的朝廷軍隊在火併配合自己不成?
“李昌符造反了!陛下行宮被燒了!”
依照這種廝殺,士兵好像沒有到達那個位置。皇帝行宮怎麼會失火?
喊叫聲讓李昌符警覺起來,他嗅到了陰謀的味道,但一切都晚了。
城外響起隆隆的馬蹄聲。李昌符突然想起來,神策軍在城外還有軍隊。
光啟三年六月七日,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攻破鳳翔府城大安門,火燒皇帝行宮。
一個人的智慧有時候總是和他的印象如此相似,李昌符給人的形象就是一個志大才疏的魯莽之輩。不知道妥協為何物的人總是這樣多,這一次和上一次的動兵都說明了這個問題,李昌符就是一個不知道後果。只知道意氣用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