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些人盡數殺死便是了,何必為了這些歌蠢貨如此生氣。”
皇帝怒哼一聲道:“你在與朕仔細瞧瞧,哼,你也是一方將帥,怎的連份急報也不會看嗎?”
古烈一愣,他萬萬沒有想到皇帝居然會突然對自己發怒,不過他到也不敢說什麼,雖然很得帝寵,但是對他也極為的尊敬。是以當下不敢反駁,細細的低下頭的瞧那急報,心中暗自思索,卻道:“陛下,難道有絕頂高手?”
他當年也曾隨忽必烈參加過圍剿,是少數在那次鏖戰中存活下來的精兵,那日一戰之後,他立刻便有了飛速的成長,直到今日成為一方統帥,深得皇帝信任寵愛。是以,他對於丁一又怎可能會忘記?每每午夜夢迴,總是在一身的冷汗中被驚醒,那個人實在是太恐怖了。
皇帝不置可否,只是讓他們相互傳閱,而自己卻坐了下來,腦中慢慢的思索起了應對之策。那樣的情況下真的有人能夠活下來嗎?會不會使他們設下了埋伏了呢?朕是不是過於杞人憂天了?天山的地形本就險要,若是對方早早佈置下陷阱,而那些士兵又大意的話,卻也有可能被打得這般模樣。而且若是那人未死的話,怎可能這些年也不曾聽得一點動靜?便是其他的那些武林高手,好歹都會有些訊息,支出卻了那一人半點音訊沒有,應當是死了吧!那樣的情況下,便是鐵人也死了!
想到這又道:“古烈,將你麾下武院集英殿之人給朕喚來。”
古烈點點頭,也不問為何,轉身便走了出去。此時那些侍衛宮女等人都在殿外,要傳話的話,只有他先出去傳了話才能讓那些侍衛去叫人。
“於朕說說近日天下可有什麼變化!”
皇帝的話讓諸位大臣紛紛一愣,變化?有什麼變化?不過聯絡到了那份急報,這些老奸巨猾之輩心中知曉,這是皇帝在擔心各地漢人生變。當下有一名大臣站出一步行禮道:“回皇上,最近天下甚為祥和,想來是因為皇上仁德無雙,除卻那刁民滋生的天山,其餘地方卻無事情發生!”
皇帝掃了一眼,見下方的大臣臉上都是這般,心中這才有些安心,微微一點頭道:“如此甚好。”說到這,去殿外傳話的古烈也走了回來,皇帝又道:“諸位如何看待此天山之事?”
依古烈的性子,這事情他肯定是第一個發話的,而且極為簡單,不外乎就是發兵滅了他們便是。但是此時心中想起了當年的事情,卻始終沒有說話。倒是他左手邊的文部大臣道:“陛下,不如發兵天山如何?”
皇帝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天山地勢不同於平原,蒙古精兵到了那邊難以發揮出全部戰力。而用中原的話便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知彼而不知己,每戰必怠!”現在對方到底是如何破去了自己的兩萬精兵都未曾可知,這禮部的要臣居然就開口要討伐了,難道我蒙古士兵的性命就如此兒戲嗎?
又有一大臣道:“皇上,對方既然有這等本事,何不如仿照那宋朝,招安了他們。然後在逐漸的分化,將他們一個個殺死便是。”
“哦?且說來聽聽。”皇帝很是心動,這主意似乎不錯。
在元朝這邊商量著的時候,天山那邊卻迎來了一位客人,此人身著道袍,身材高大魁梧,走動間隱隱有龜蛇之相,顯然是已經到了那般境界。但觀此人年紀,卻不過二三十歲,這等年紀便已經到了這般境界,便是比起逍遙子、丁一等人也毫不遜色了,甚至比之五絕還猶有過之!
這道士到了山腳下,聽著村鎮上的閒談,心中驚訝。他本來去瞻仰宋末三傑的祠堂,但是突然聽聞有人說起元軍大舉進攻天山。他不比別人,對於天山他遠比這些人知道的更加詳細。思索間擦拭著手中沾血的寶劍,這是他將那些想要拆毀祠堂的元兵殺死之時留下的血跡,默默地看了看四周,立即展開了身法往天山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