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可是,夏侯惇卻不能原諒自己,他始終對自己失去左眼這件事情耿耿於懷,以致於後來自己一照鏡子就把鏡子推倒。

一個心理專家據此說夏侯惇有心理障礙:自戀。

自戀的人,往往會做出一些極端行動來。

夏侯惇(9)

——新聞

那一年,夏侯惇十四歲,正處於心理學上說的“人生最危險的時期”。

譙縣大街小巷轟動了:夏侯惇同學殺人了。

一個四十歲的孩子,竟然成了殺人犯,這太新聞了!

可是——時間,地點,被害人,案發現場,被害人,作案過程,兇器,目擊證人,這些新聞要素,我們從史書上找不到蛛絲馬跡,若有人能描繪出夏侯惇殺人情景,那純屬文學創作。

可是,《三國志》卻明明白白地記載著十四歲凶手的殺人動機: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

十四的夏侯惇,剛進青春期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自戀傾向。自己完美,自己的人格不能受損,也不讓自己老師的人格受損。

古語云: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可是,輿論對夏侯惇很有利。“天地君親師”的觀念在西漢初年就已經深入人心,師道尊嚴得到社會廣泛充分承認。

人們在打聽夏侯惇殺人細節的同時,也在隨機發表著新聞評論:

“夏侯惇同學敢為老師出頭殺人,真是一個好同學!”

“他應該是無罪吧,他又不是出於私憤!”

“這小夥子義薄雲天,以後能成大事!”

……

從此,夏侯惇“成名”了:《三國志》裡在非常簡潔地以“惇殺之”三個字記載這一少年犯罪事件後接著說“(夏侯惇)由是以烈氣聞”。

後來,夏侯惇同出息了,成了夏侯惇將軍,地位高了,“烈氣”也長了。

他這個盲夏侯一次次地對著鏡子,用右眼看著鏡子裡成為黑窩窩的左眼眶,失敗的滋味在他的內心沸騰,到了沸點,他就把鏡子推倒。

“拔睛啖矢”的盲夏侯,也因此顯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