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弄花香滿衣;走入琴境深處,身是菩提一葉。她吐氣如蘭,身輕如燕,漸漸與樂聲融為一體。忘記日日夜夜歲歲年年前世今生,閉起雙眼,任樂聲撫摸肌膚,親吻靈魂。就這樣醉了吧!麻木了吧!一切痛苦災難疾病都在樂聲中緩緩忘卻消融,縱使傷口不能癒合,永遠不能癒合,也暫時忘記了疼痛。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卷03章:禪樂浴心靈(3)
蘭音還喜歡笛或簫獨奏,《鷓鴣飛》《鷗鷺忘機》《梅花三弄》等等,也是一樣的淡淡孤單、淡淡傷感、淡淡心事。
她就這樣沉醉在音樂裡感受自己的心路歷程。小時候在某個有月光的夜晚,一天的勞作疲累,她坐在田埂上稍事休息準備回家。忽而聽得不知從哪裡傳來悠揚的樂聲,說不出的滋味兒,也笑不出來,只覺抓住了自己的心,如撫過了一般,讓心境瞬間變得安適起來。細細分辨,該由河對岸傳來。真好聽,似天外的神樂,像一滴露水一下就沁入了她的心脾。她久坐田埂不捨離去,靜靜地聆聽入神,望著月光夢幻般的遐想。這個剛剛送走白晝的夜晚蟬鳴蛙叫狗吠依稀,螢火蟲在身邊飛來飛去……
這是兒時最美麗的夜晚,深深地刻入她的腦海,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回的家,院落就在幾十米外。也許是母親的叫聲喊醒了她,又或是河對岸那弄樂人吹累了回了家,她方才冉冉悠悠的離去。那弄樂人一定不知道河對岸有個小孩兒被他的樂聲陶醉了,是他隱形的聽眾,正如古代《高山流水》遇知音裡“俞伯牙與鍾子期”一樣。那弄樂人也更不知道自己隨意而弄的樂聲竟能是別人兒時唯一兩件最美好事情的第一件,也是那孩子未上學時第一堂音樂課。
在她漂泊的日子裡,那弄樂人憂傷孤獨的樂聲一直在她心中縈繞,年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八月十五都陪伴她度過。尤其是八月十五的月明夜,隔著輕薄的窗紗望著小船似的彎彎月牙,看上去也真的很美。微風輕柔地拂動紗簾,小船亦在星空搖擺,星空浩瀚如大海。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斟一杯白酒,眉頭微蹙吟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八月十五啊!李白也看見了霜麼?八月十五啊!多少載?任青春凋零,容顏洗淨,黑髮褪成白,心中那半個月亮又何曾真正的圓。
詩歌《靜憶》
爾來飄流二十載
唯有回憶覽冷懷
鬢髮蕭索垂霜冰
零星往事舊還新
輕風、月牙
苦酒、古琴
喧鬧繁華甚遠
寂寞編織於心
前些年曾聽得一首歌: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帶著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
似乎她就是那個唐僧,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晃半生過去了,回眸往昔,過其不覺,止時慨嘆,這N多年竟也彈指一揮間。
故鄉早已變了模樣,而她還沒有踏上歸途。一切都像是一場夢,一覺醒來就已人生過半。寸金難買寸光陰,她的半生由誰來賠?唯有在夜晚面對浩瀚星空的明月默默地哭泣,不需要別人的參與,獨自品嚐那悲傷的滋味兒,專心致志的哭。從不出聲默默的流淚,到小聲小氣的哭泣,再到嚎啕大哭,哭夠了就戛然而止。淚裡的心酸和含義只有自己知道,顆顆晶瑩的珠子是用屈辱、坎坷、淒涼串成,掛在脖子垂於胸前,時而拿下來看一看,或是一低頭就能看見。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 想看書來
1卷04章:佛光照身軀
禪樂浴心靈,佛光照身軀。
長時間被黑暗籠罩的人對光特別敏感,即使是微弱得搖搖欲熄,那也是希望和溫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