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被人殺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有什麼隱情,朝堂都要追查到底才行。
「另外安如晦的奏摺你們也看了!」
「遼遠丶平遠兩省大旱,朝堂絕對不能允許兩省因此出現大亂!」
「而平遠官商勾結,意圖謀亂,朕也絕對不允許發生!」
「朕只有一個要求,儘快查清此案,無論是趙雲星被殺一案,還是官商勾結意圖謀亂,都要儘快查清!」
延平帝抬起頭來看著兩人,「你們多久能查清?」
此事拖不得,拖得越久對朝堂越不利。
「陛下,就算現在調集人手去平遠,最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能查清楚!」衛榮神色凝重的說道。
像這樣的大案,自然需要刑部和大理寺聯合辦案。
雖然刑部和大理寺都有很多查案的高手,但這一來一回花費的時間肯定不少。
「一個月!」延平帝皺了皺眉頭。
現在已經是七月份了,遼東的旱情已經非常嚴重了。
很多地方的莊稼已經枯死,很多百姓已經面臨著今年顆粒無收的現實。
顆粒無收,糧價飛漲。
百姓們惶惶不安。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遼遠和平遠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火藥桶,只需要一點點火星,兩省之地就會爆發出一場恐怖的動亂。
糧食不足只是問題之一,斷水才是最致命的。
閆瑞書開口說道:「陛下,可否讓秘武衛幫忙?」
延平帝微微搖頭,「平遠不是秘武衛監控的重點,他們只能幫你們提供一些證據,幫不上太多的忙!」
秘武衛也不是萬能的。
秘武衛監控的重點在京都,在邊鎮。雖然各州各府都有秘武衛的影子,但秘武衛並不會對地方上的官員重點監控。
如布政使丶按察使丶都指揮使等,也只是安插幾個人手監控而已。
至於知府知州之類的官員,根本不值得秘武衛監控。
延平帝考慮了片刻,才又說道:「你們先去查案吧,朕會與內閣商議,安排一位總督去遼東負責賑災事宜!」
案子要查,災情也要賑濟。
比起賑災來,查案反而是次要的。
「老臣遵旨!」衛榮和閆瑞書領命後離開了書房。
而等他們離開後,延平帝又拿出來楊正山的信件。
楊正山朝堂增設皇商司的提議,延平帝覺得很不錯。
不過比起楊正山來,延平帝想的還要深遠,延平帝不止想將玻璃產業納入皇商司的管轄,還想將鹽鐵買賣納入皇商司的管轄。
特別是鹽業,大榮的鹽業早已糜爛不堪,明明應該是朝堂最賺錢的行業,如今卻只能為朝堂提供少量的鹽稅。
如果沒有對比的話,延平帝還不會這麼快關注到鹽業買賣,可是遼東鹽運使司的情況讓他不得不對整個大榮的鹽業產生了質疑。
原因很簡單,遼東的鹽價是整個大榮最低的,但遼東的鹽稅卻是整個大榮最多的。
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為當初遼東鹽運使司的貪腐案,一場大案,掃除了大量的貪官和鹽商,再加上這些年鄭曉執掌遼東鹽運使司,讓遼東鹽運使司一直保持著一個相對廉潔的環境。
這才讓遼東鹽運使司的鹽稅不斷增加。
延平帝在瞭解了遼東鹽運使司之後,也對其他地方的鹽業動了心思。
而現在楊正山提議的增設皇商司,似乎也可以用來管理鹽業。
不過這件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徐徐圖之才行。
延平帝沉思了片刻,對南盛說道:「讓人將上面皇商司的內容抄錄幾分,等下朕有用!」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