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楚朝自戰亂結束後,在先帝及新皇的英明治理下,天下日益昌盛,京城更是繁華,且又是天子腳下,權貴雲集,宅院便寸土寸金,別說等閒人家想在這裡置業,便是外地新進的朝中官員,若不是家中本就有萬貫財富,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在京城置辦一間安身之所。
雖說朝中為官員們提供了官舍,到底狹小些,他們又大多都有妻兒奴僕,便是擠著住下,到底有些不便。
於是買不起宅院的便只好租房住,雖然不少是在京城內租房住的,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了節省生活費用,去京城郊外或租或買宅院供家人居住,他本人為了不誤點卯,倒是單獨住在官舍,十天半月才得見家人一面。
幸好先帝是仁慈之君,很是體察民情民意,認為這樣使眾官員一家人不得團聚,有違天和,於是就把官員每十天可休息一天改為休息兩天,這樣一來,便可令眾官員與家人夫妻老小多團聚些時光。
丘敬和丘榮先後入京做官,倒是咬牙各買了一處宅院,一來他們家裡能拿出這筆銀子來,二來則是他們身為丘氏子弟,不能砸了老祖宗世家大族的招牌。
不過宋氏和於氏卻約好了似的,都沒有跟去服侍丈夫。
宋氏上有老下有小,還要管著一大家子,便只好送過去兩個妾侍服侍丈夫,又另遣了心腹管家在京城照看。
於氏亦是不能完全放手家中一切,但丘榮家裡是靠著於氏的嫁妝起家的,為表敬重和感恩,丘榮並沒有納妾,故只有幾個用著順手的老家人服侍。
丘如源為訪高師交諍友,也隨同父親一同在京城住著。
因此每到休沐之日,這兄弟叔侄三人都會結伴行半日路程,回順陽城與家人團聚。
後來丘如源又娶了丘榮同僚的女兒王巧兒為妻,京城宅子便暫交由王巧兒打理。
此時,丘如源正與妻子如膠似漆蜜裡調油,便常藉口訪師會友切磋文章,三五次中也只有一次才得回家。
於氏也極贊同大兒子少回家,不是不想見兒了,卻更想見孫子,故只推說京城宅院離不開人,自己身子骨又極好,便不讓兒媳到跟前伺候,兒子夫妻不常回家也好,免得舟車勞頓,不利懷胎。
而每次丘榮回來,便是丘如海兄妹二人難過之時。
丘榮向來認為妻子太縱著女兒了,不過這教導女兒到底是母親的責任,所以雖背後嘀咕於氏兩句,面對女兒時,卻也是和顏悅色的,卻從不對次子假以辭色。
身為丘氏子孫,丘榮也是個有野心的,他希望祖宗家業能在自己手上覆興,偏他資質有限,熬了這麼些年,仍只是在翰林院做個無關緊要的六品官。
丘榮便不由得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幸好長子天資頗高,少年中舉,這讓他得意不已。
面對喜好經紀俗事的次子時,他心中不免生出家門不幸的哀嘆來,便老想把丘如海掰到仕途正道上來,故此丘如海每每看到父親,便如老鼠見了貓。
不過今天得了母親的安慰,丘如海確實心安不少,不似從前那般害怕了。
巳時二刻,丘榮就派人先到家說進了城了。
於氏慌忙帶著眾人在門前迎接,丘如海兄妹二人亦步亦趨地跟在母親身後。
丘榮一進二門上便看見妻子兒女迎在那裡,卻沒來由地鼻子一酸,心中傷感不已。
於氏見丈夫面上沒有喜色反有悲慼之色,不由大驚,只是礙著眾人在不好過細問,眼晴只管不停地打量著丈夫。
丘榮與於氏夫妻二十多載,一眼看去,知道妻子多想了,便笑著上前走到妻兒中間,說道:“這世上再也沒有比一家人平安團圓,更讓人高興的事了,源兒也可惡,非要去訪什麼外省大儒,不然咱們一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團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