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點前三名,點出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清朝科舉制度較前朝更加嚴格,但一樣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科考中舞弊之風不絕。
諸如賄買、夾帶、頂名、冒籍、槍替、傳遞等等,作弊手段五花八門,窮出不層。
其中清朝最著名的三大科考舞弊案,分別發生在順治,康熙,咸豐三朝,牽連官員甚多,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相同之處,便是在審理的過程中,官官相護,牽連甚廣,拔出蘿蔔帶出泥,最終不得不由皇帝親自出面聖裁。
話說有位意圖行賄的舉子讓傭人帶上拜帖和關節去閱卷官的府上呈送拜貼,舉子把約定的關節字眼專門寫在一張紙上,另外還有一張紙上寫著“洋銀一萬元”,是他事先許諾閱卷官,事成之後酬謝的價錢,舉子把這兩張紙和自己的名片一起裝入信封,囑咐傭人,先投貼,主人如不接見,再投信函,自己為避人耳目,留在家中聽信。
何謂“關節”?是作弊人與考官串通一氣,在入場前定下考生在試卷詩文某處作何記號,用何字眼,記在紙上,然後,考官在閱卷的時候,按事先約定的記號給於方便。
然而這位作弊的舉子把一切都考慮好了,但還是有一件事情未能料到,這位傭人好說大話,平日裡還好,突然去見這麼一個大官,到了門前,看到守衛森嚴,就慌了手腳,居然把拜帖和關節一同呈上,結果出事了。
然來這天,還有一位官員也在府上做客,恰在這時,閱卷官的僕人遞上來一封信函,說是送信人在堂下立等回信。
然而按規定,閱卷官在赴任期間是不能接收任何親朋好友的私人信件,以防說情作弊,閱卷官為了避嫌,就裝模做樣地請那位官員代拆,那官員開啟信一看,之後轉手交給閱卷官,閱卷官立時臉色大變,見事已洩密,拍案大怒,請將下書者嚴究,以明心跡,於是那行賄的舉子被緝拿歸案。
本以為做做樣子,再找個由頭把作弊的舉子放了,此事便不了了之,然而這閱卷官在朝中得罪了人,被人抓住了把柄,把事情故意鬧大,結果上面追究下來,閱卷官也跟著一起鋃鐺入獄,弄得一時滿城皆知。
往往每一次大考或者選拔尚未開始之前,各種舞弊便已頻頻發生,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話說大考之日一天一天臨近,考生們被集體安排住進了貢院,這天張樹勳正在整理書籍,聽得外面嘈雜之聲,不絕於耳,心裡甚是好奇。
這時有一名考生走了進來,張書勳問道:壯圖,外面是怎麼回事?吵吵鬧鬧地?
那考生說道:這是有人在買賣“關節”。張樹勳一時不解,問道:什麼關節?那考生見張書勳一臉迷惑,說道:樹勳,這關節就是事先約定好的暗號。
張書勳經他提醒,似乎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作弊,可天子腳下,居然也可以在場外明目張膽的售賣,倒是大出意料,他有些不相信的說道:這不可能吧?那考生呵呵一笑,說道:書勳,我已經是考過幾次的人了,這樣的場面,早已見怪不怪了,你是第一次參加,不知道也不奇怪,見多了就不奇怪了。
這位走進來的考生來自雲南,叫尹壯圖,和張樹勳同科,兩人志同道合,來往密切,各自的號舍也相隔不遠,他沒事的時候便常過來看一下。
張樹勳以前也見過各種考場舞弊,以為天子腳下,應該有所收斂,可不起其它地方,有過之而無不及,難道也沒人管一下嗎?
張書勳想起前不久發生的受賄事件,說道:前不久有人行賄受賄,不是已經被處理了嗎?難道還有人敢嗎?
尹壯圖道:樹勳,你就是一根筋,這被處理的是倒黴的和沒有背景的,但凡有些背景的,有幾個是被處理了的?
張書勳將信將疑,尹壯圖拉著張書勳走出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