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個不勝不敗的局面,好在皇太極身邊那些白甲及時殺到,這才將祖大壽等人擋了出去,不過他們這邊吃緊,遏必隆和蘇克薩哈那頭卻開始逐漸取得戰果,王堅跟著吳三桂再向側翼廝殺,幫著張韜攔住逐漸開始傾斜的局面。薛五和洛小北身邊人手不夠,之前又被那群白甲大殺了一陣,如今卻是有些頂不住了。
秦良玉那邊也是如此,川兵如今分成了好幾股作戰。有的能和對方打個半斤八兩,有的卻在大隊披甲兵的衝擊下節節敗退,這種情況秦良玉自己也沒辦法,只得領著一群家丁到處奔走,見到什麼地方吃緊,便過去幫忙穩住局勢,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再撲向下一處地方,完全就是個救火隊。老太太年事已高,沒多久便開始露出疲態,多少有些吃不住勁了。
這場決定大淩河戰局,甚至決定幾年之內遼東局面的大戰,從一開始就顯得紛亂複雜,整個戰場的形勢犬牙交錯,明軍整體素質自然是比不上後金,卻因為整個戰場兵力投入的時機,勉強能夠和對方打成平手,後金方面則是實力佔優。但現在形勢太過混亂,也起不到什麼太大作用,儘管能夠進行壓制,但這種壓制並不是什麼毀滅性的,無法擊潰同樣勇猛的明軍。
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主攻點,或者說是沒人能夠造出一個主攻點來,皇太極現在非常後悔,後悔這一次沒有將鰲拜帶來。否則以鰲拜的本事。絕對能夠殺出一條血路,讓所有人都跟著他的方向前進。以往後金和明軍打硬仗的時候,幾乎都是這個路數,就好像當年奴兒哈赤的管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這次就是缺了這一路的帶頭人。
其餘的後金將領不可謂不勇猛,可這次明軍方面也是精銳盡出,那個讓自己很頭疼的祖二瘋子就不說了,皇太極想要斬殺此人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偏偏還加上了宋慶,以及他狗營的那幾塊料,全都不是好招惹的主兒,饒是豪格等人拼盡全力,也只能是仗著兵馬的戰力更強,勉強能夠壓住對手,明軍這次也是吃了承託鐵了心,居然打到現在都沒有要退去的意思。
更何況自己最為擔心的宋慶還沒有出來,孫承宗明顯是在等待一個最好的機會,再將這個堪稱後金剋星的人放出來,雖說宋慶那個狗營似乎只有一千多人了,但威力卻同樣可怕,莽古爾泰和多鐸敗陣就是明證,那個營頭單兵戰力已經不比旗下子弟差多少,若是真的在兩軍僵持階段撒出這麼一幫人來,後果幾乎拿腳趾頭都能想出來,絕對是不堪設想。
萬幸的是,僵持的局面終於出現轉折,轉折點就在秦良玉的川兵身上,倒不是戰鬥力的問題,而是川兵在裝備上面實在是太差了些,饒是這些人比狗營還耐苦戰,在這種大戰之中,裝備的問題還是十分明顯的暴露出來。
川兵似乎日子過得一直都挺苦,無論是明朝時代的白桿兵,還是後來抗戰出川的那些部隊,幾乎都是全國上下最窮的,當然戰鬥力和狠勁也是最出眾的,川中父老平日裡悠閒自得,打茶圍搓麻將,看上去似乎天塌下來都不能阻止他們吃飯休閒娛樂,可一旦到了該吃勁的時候,卻很少有人下軟蛋,這種陰陽文武、張弛調和之道,大概全國都找不出來第二家。
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素質太出色,川兵在裝備上頭從來就沒好過,秦良玉的白桿兵也是如此,白桿兵之所以使用白臘杆子,說白了就是沒錢裝備別的東西,只能用這種既便宜又實惠的兵器,真有銀子給當兵的都配置上鐵槍,誰也不會拿白臘樹當兵器,況且他們所缺少的不止是兵器,衣甲方面同樣也是整個遼東最差勁的,甚至還不如後金那邊的包衣。
秦良玉帶兵留守遼東已經有些年頭,但卻一直都比較尷尬,因為關寧軍這邊從李成梁時代就是自成體系,非常排斥外來者,你老哥兒一個到這邊來做官還好,若是帶著數千兵馬來到遼東,保證會被大家或明或暗的排斥,秦良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