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一套手段極其卑劣,但卻很有效果。別管是不是會屈打成招,但結果絕對都是符合大多數真實情況且符合皇帝的想法的。
而且所有案子都可以按照這一套手段的安排。當然,前提是上面先就把結果定下來的案子可以。比如之前的葉瀾笙案,以及現在手裡的世家門閥和大修族的案子,甚至之後關於那些在汪家背後藏了千年的二流宗門也同樣可以按照這種手段來辦。
案子的卷宗已經在沈浩的授意下開始的最初的草擬,由王一明主筆,沈浩斧正。不需要完整的實證脈絡,只需要將在汪家發現的疑點透過推演往其他的世家門閥身上靠就行了。
真正的難點就在這裡。世家門閥和大修族是主要目標沒錯,可也不能一棍子把國朝所有世家門閥和大修族都打死吧?真要敢這麼幹絕對要出大事。
所以,如何達到皇帝清理世家門閥和大修族的本意,又不至於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呢?
這就是考驗沈浩手腕的地方了。
第1000章 計劃
國朝世家門閥林立,大修族也不少,但要說遍地都是倒也不至於。
就拿盛傳的所謂「富貴」的說法來給世家門閥還有修族劃一個界線,那就是一代兩代人鑄就的家世產業維繫出來的人脈關係,這可以稱為世家,但絕對稱不上門閥。
而修族也同樣,有一兩代修士根本支撐不起修族的名聲,更何況「大修族」?那需要至少五六代人不斷的努力才可以,並且要在這期間出現過至少一名元丹境後境的高手,不然有何顏面自稱大修族?
所以這麼算下來,整個靖舊朝裡世家門閥和大修族攏共不到五十,其中世家門閥還多一些,大修族最少,都不到十家。
想想其實也合理,畢竟世家門閥靠頭腦和手腕加上時間總能鑄就一批。可大修族卻需要資源來堆砌,不單單是外在資源,更重要的是「人才」,沒有合適培養的天才,大修族根本就無從談起。所以,大修族裡很多「收養」的子弟,就是因為如此。
這些大修族和世家門閥單獨一家兩家其實問題不大,甚至無傷大雅。可多了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世家門閥和大修族一多,不提造成的方方面面的滲透,就說他們在浮於表面的世事下來起到的表率作用就夠靖舊朝皇帝喝一壺的了。
有道是,散兵遊勇不可怕,一團散沙而已;可怕的是有了領頭的形成一股有序的力量。
單個的世家門閥對靖舊朝的影響很有限,即便往官場裡滲透聲音也不會太大。說白了,一起有節奏的發同一個聲音才會震耳欲聾,雜亂的吵吵,最後只能被皇宮裡的鐘鳴徹底掩蓋。
由此再去看皇帝之前單獨召見沈浩下達的命令卻很好理解了。
皇帝的想法肯定不是要殺個血浪滔天不留一點餘地的徹底抹去世家門閥和大修族。因為這在道理上就是不可能的。就算這次殺完,百十年或者兩三百年之後還不是又有新的世家門閥出來,到時候又殺一茬?那靖舊朝的統治還怎麼存續?但凡起勢的人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會不會被滅門,換誰不早早的就想著串聯謀反?保命啊!
所以皇帝的目的不是要徹底消滅世家門閥,也知道消滅不了,他的目的是要讓世家門閥不再有機會暗中聚合各種聲音影響國朝的大決策。甚至一直以來的「皇室大考」裡都成了世家門閥和大修族之間的博弈場,讓楊束這個過來人更是看得清楚,也倍感恥辱。
皇家的選擇居然還要這些寄生蟲一樣的世家門閥從中起到關鍵作用?
下一次的「皇室大考」還很久遠,但身為皇帝,楊束要改變那就先從世家門閥身上動手。
上面說想法,下面跑腿達成。沈浩就開始收拾汪家以作為突破口達到龐斑所說的「先聲奪人」,接著就